•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今冬能源保供有底氣

2022-11-24 09:04: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小雪”已至,中國北方地區全面進入採暖季,南方地區取暖用電需求同步攀升,能源供應成了熱門話題。

  今年冬季,面對國際能源供應偏緊、價格高企等形勢,國內能源供給是否有保障?能否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入冬後取暖需求攀升

  趙先生是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的一名嚮導,每年冬季是他最忙的時候。“雖然室外溫度低,但供暖後室內很暖和,多數遊客都能適應漠河的氣候。”趙先生説。

  作為國內較早供暖的城市之一,今年9月18日,漠河就已有序開栓供暖。伴隨氣溫走低,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北方地區也陸續進入供暖季,多地提前啟動集中供暖工作。11月13日,北京地區開始正式供熱,較原計劃提前了2天。

  居民用暖需求攀升,意味著能源供應進入一年中的關鍵時刻。有關人士預測,今年迎峰度冬期間,部分地區或面臨較嚴峻的用能形勢。

  在山東省濰坊市日前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濰坊市新舊動能轉換辦公室副主任張炳利介紹,目前全市各領域能源需求進一步增加,加之國際能源危機、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濰坊市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形勢仍較緊張;四川省經信部門測算,若考慮來水不足、水庫蓄水不夠、電煤燃氣不足,疊加留川電量和外購電量難以保障等不利因素,迎峰度冬期間四川電力供應或將出現一定缺口;杭州市發展改革委預測,今年冬季杭州大概率存在用電缺口,如果出現天然氣供應不足、持續極端低溫、外來電減少等情況,用電缺口還將進一步增大。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近日發佈的《2022年三季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顯示,根據電力需求預測,綜合考慮中長期交易合同邊界、新投産裝機、跨省跨區電力交換、發電受阻及合理備用等因素,預計迎峰度冬期間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部分區域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分區域看,預計迎峰度冬期間華北、東北區域電力供需基本平衡,華東、華中、西北、南方區域電力供需偏緊。

  為緩解用能緊張形勢,能源企業開始著手加大能源供應力度。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煤炭生産公司、火力發電公司,國家能源集團要求迎峰度冬期間全力發揮“煤電路港航運”優勢,科學組織煤炭産銷、物流運輸、發電供暖各項生産經營活動。集團下屬全國首個2億噸級煤炭生産基地——神東煤炭提前安排部署煤炭生産、洗選、外運工作,所屬的13座礦井、11座選煤廠開足馬力生産,同時加大21個裝車站點保障力度,堅決杜絕凍車。國內主要煤炭下水港之一、國家能源集團黃驊港務統籌協調煤炭資源和港口裝卸設備資源,充分釋放5萬噸級重載雙向航道通航能力。

  “自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啟動以來,黃驊港日均卸車153列,較保供之前年均水準提高16.8%;日均裝船65.3萬噸,較保供之前年均水準提高18%。”黃驊港務公司生産指揮中心經理劉金光説。

  能源供應“家底足”

  作為冬季供暖的重要資源,迎峰度冬期間油氣供應情況備受關注。

  中國石化是國內能源供應主力軍之一。集團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做好冬季供氣工作,中國石化持續推進儲氣能力建設,加快推進天然氣注氣工作。截至10月31日,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今年已累計向文96、金壇、衛11、文23等9座儲氣庫注入天然氣近28億方,調峰能力達1500萬方/日以上,可滿足7500戶家庭一天的用氣需求。

  “此外,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緊盯國際LNG進口價格走勢,按照‘應儲盡儲’原則全力落實冬季調峰保供資源儲備。採暖季前,文96、黃場、金壇、文23等9座儲氣庫已形成有效工作氣量20億方,確保高峰月可供採氣量每天達到2500萬方。我們還利用天津、青島LNG接收站儲罐儲備充足調峰資源,滿足市場調峰需求,為華北地區今冬明春天然氣調峰保供備足‘底氣’。”該負責人説。

  國家能源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原油、天然氣産量同比分別增長3%、5.4%。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任京東表示,國內原油已連續3年增産,天然氣産量連續5年增産超過100億立方米,油氣儲備能力穩步提升,市場穩定供應的底氣進一步增強。

  再看煤炭供應。中國是産煤大國,冬季用能離不開煤電兜底。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煤炭産量33.2億噸,同比增長11.2%。從重點産煤地區看,晉陜蒙新煤炭産量佔全國的80.9%,對産量增長的貢獻率達90.5%,充分發揮了産煤大省的作用。“電廠存煤也大幅提升。9月以來,全國統調電廠存煤保持在1.7億噸以上,電煤供應形勢持續向好,有效保障了發電供熱用煤需求。”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劉濤説。

  今年供暖季,北方部分地區還迎來清潔能源“生力軍”,為冬季供暖增添保障。

  11月1日,東北地區首個核能供暖項目——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核能供暖示範項目正式投運供熱。核能供暖替代紅沿河鎮原有的12個燃料鍋爐房,實現“清潔供暖”。

  “相比傳統的燒煤取暖,核能供暖更加清潔、低碳、高效。”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技術副總工程師胡汝平介紹,核能供暖主要利用核電機組二回路蒸汽作為熱源對外供暖,相較于化石能源等其他供暖形式,環保效益更明顯。據測算,紅沿河核電站核能供暖項目每年約可減少標煤消耗5726噸、減排二氧化碳1.41萬噸。

  比起傳統供暖模式,核能供暖成本如何?胡汝平告訴記者,目前紅沿河鎮供熱價格執行的是大連瓦房店市相關政策標準,居民供暖價格約25元/平方米,商業建築供暖價格約為30元/平方米,“費用和之前鍋爐集中供熱沒有差別,但供熱效果明顯提升。”

  協調落實穩價格

  迎峰度冬能源保供不僅要確保“量足”,還得保證能源價格總體穩定,不因市場供需情況變化産生過大波動。

  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董萬成介紹,面對全球能源價格持續高位震蕩,能源行業及時研判、超前謀劃,有效應對能源市場波動。“我們大力推動降低天然氣採購成本,合理引導天然氣消費。中央企業發揮‘資源池’優勢,國産氣和進口管道氣、進口LNG長協氣等穩價資源佔比增大。主要供氣企業管道氣平均供氣價格多在每立方米2至3元,部分尖峰增量氣源價格也控制在每立方米4至5元,遠低於國際市場價格。”董萬成説。

  煤炭價格也維持在相對合理穩定區間。為保障煤炭電力穩定可靠供應,目前國內能源市場重點推行電煤中長期合同。劉濤介紹,10月份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年度長協價格為719元/噸,較年初下降6元/噸,比長協最高限價770元/噸低51元/噸,穩住了電煤供應的基本盤。同時,電廠煤炭綜合到廠價明顯低於國際水準,為保障民生用能奠定了良好基礎。

  不過,煤炭市場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個別發電企業反映,按照規定,發電供熱企業理應實現煤炭中長期供需合同全覆蓋。然而在部分地區,當地已經開始供暖,企業卻還未落實中長期合同;還有的企業雖已簽訂合同,但部分煤企未完全按照合同約定兌現,導致發電企業仍需提高成本購買部分現貨煤。

  確保迎峰度冬能源穩定供應,仍需進一步協調落實相關工作。任京東表示,將實行全國煤炭産量日調度機制和價格、庫存監測機制,加強重點煤炭企業産量直接調度。同時,協調保障好發電燃料供應。簽訂壓實《煤炭安全保供責任書》,對有關省區完成産量和調出量進行政策激勵或約束,同步加強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多措並舉增強能源供應,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