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改革轉制四年:營救和疏散遇險群眾239萬餘人

2022-11-01 13:5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11月1日電(韋香惠)第31個全國消防日將於11月9日到來。今年是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改革轉制四年。10月31日,應急管理部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了四年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轉改後的建設發展成效,並對今冬森林防火形勢作出相關研判。

  近20萬人完成轉改

  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總工程師周天介紹,四年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近20萬人如期完成身份轉改、職級套改、換裝授銜、落編定崗等工作,推動出臺消防救援銜、人員招錄、工資待遇等31項改革配套政策和430余個地方文件,制定實施《內務條令》《隊列條令》《處分條令》等18個內部管理規章。

  全國布點組建8個機動專業支隊,建成中國救援隊和高層建築、地下建築、大型綜合體、石化企業,以及地震、水域、空勤和雨雪冰凍等專業救援隊3500余支,建設南方、北方空中救援基地,森林航空消防力量覆蓋至21個省份,新增各類特種消防車和消防船艇9800余輛(艘)、個人防護裝備和搶險救援器材460萬件(套),綜合救援能力和專業處置水準不斷提升。

  四年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共接警出動622萬餘次,營救和疏散遇險群眾239萬餘人,出色完成了江蘇響水“321”爆炸、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重慶地區森林火災、四川瀘定6.8級地震等重大應急救援任務。

  在為民奉獻中,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也付出了巨大犧牲。應急管理部教育訓練司副司長田豐介紹,隊伍改革轉制以來,全隊伍有139人壯烈犧牲,1100多人在滅火救援等任務中光榮負傷。

  森林消防局職能由注重災後救援向防抗救一體化轉變

  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副局長閆鵬表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轉制改革以來,森林消防在職能任務上努力推動實現“五個轉變”。

  其中包括,任務種類由較為單一的林火撲救向“全災種、大應急”轉變;響應機制由過去的聽令而動向主動出擊轉變;任務區域由過去的固守駐地向全國範圍內機動轉變;救援手段由過去的傳統模式向機械化、資訊化、智慧化複合發展轉變;職能發揮由注重災後救援向防、抗、救一體化轉變。

  閆鵬介紹,隨著職能任務的拓展,這支隊伍還廣泛參與了其他災種的救援。隊伍轉制以來,先後完成黑龍江幹流抗洪搶險、河南鄭州城市內澇排險、雲南哀牢山失聯人員搜救、四川瀘定6.8級地震救援等重大任務。

  截至今年10月底,森林消防全隊伍共動用50萬人次,執行應急救援任務1800余起,其中,撲救森林草原火災867起,執行抗洪搶險、抗震救災、人員搜救、疫情防控等綜合救援任務962起。

  今冬森林草原火險等級偏高

  周天介紹,今年1月至9月,全國共接報火災63.68萬起,死亡1441人,受傷1640人,直接財産損失5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火災起數和損失分別上升8.19%和2.72%、傷人數下降9.64%、亡人數同比持平,火災形勢總體平穩。

  當前全國大部分地區都處在防火期,森林草原火災的防控任務十分艱巨。

  “每年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有其自身的特點。”閆鵬表示,從今冬的一些具體情況看,氣象物候條件較為不利,極端天氣易發難測,部分地區降水偏少、夏秋連旱,可燃物乾燥易燃,火險等級偏高,不排除因極端天氣引發大火的可能。

  他介紹,根據這幾年任務實踐和研究分析,我國森林防火已由區域性防火向全域性防火轉變,由季節性防火向全年防火轉變,由重點林區單點多發向非重點林區多點連發、集中爆發轉變。“這個趨勢還會在一定條件下進一步發展,林火風險的防範和撲救壓力越來越大,任務越來越重。”(完)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