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水準的法治中國闊步走來
10月19日上午,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辦第三場記者招待會。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訚柏;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一級大法官賀榮;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檢察長、一級大檢察官童建明;公安部黨委委員、副部長,國家移民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許甘露;司法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左力圍繞“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 努力建設更高水準的法治中國”主題介紹了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1.深入推進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
訚柏: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更為堅實。
我們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轉化為全面依法治國的強大動力和生動實踐,努力建設更高水準的法治中國。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注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立法,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科學完備、統一權威。
紮實推進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健全行政決策制度體系,全面推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加強執法監督體系和能力建設,加快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
嚴格公正司法。持續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加快構建科學合理、規範有序、權責一致的司法權運作新機制。健全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全面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工作,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完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充分發揮領導幹部的示範帶動作用,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全面提升社會治理的法治化水準。
2.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賀榮:新時代的十年,我們在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嚴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強法院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下一步,人民法院將堅決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到位,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務。
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統籌發展和安全,依法懲治犯罪、保護人民、定分止爭、化解矛盾,切實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牢記“國之大者”,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堅持對國企民企、內資外資、大中小微企業一律平等保護,加強産權和智慧財産權司法保護,精準服務“六穩”“六保”,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用嚴格的制度和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決落實好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因地制宜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促進高品質發展。
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依法公正審理教育、就業、養老、住房、婚姻等涉民生案件,鞏固“基本解決執行難”成果。
嚴格公正司法。繼續依法糾正冤錯案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糾紛實質性化解,服務“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強化監督制約,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3.用高品質法治保障高品質發展
左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
加快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體系。我們已經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一大批重要的行政法規的制定和修改,全面開展法規規章的備案審查和專項清理工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大局和全局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切實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我們首次統一了全國行政執法的證件標準樣式以及6支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制式服裝、執法標誌,推動“減證便民”清理證明事項2.1萬多項。十年來,各級行政復議機關辦理了行政復議案件190多萬件,案件的糾錯率平均達到13.6%。
依法加強監督管理。我們推進了監獄工作標準化規範化法治化建設,全面排查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件,健全案件辦理責任制,強化制度的剛性約束,重拳整治違法違紀問題,我們還推動制定實施了社區矯正法,全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堅持法治為民宗旨。基本建成了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全面完成了“七五”普法規劃。我們還進一步完善了國家統一的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製度,同時保障律師參與訴訟、查看複製案卷、調查取證等執業權利,發展壯大律師、公證員、司法鑒定人、仲裁員、人民調解員等法律服務隊伍。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法治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履職盡責,用高品質法治保障高品質發展。
4.人民群眾安全感明顯提升
許甘露:我國是命案發案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槍爆案件最少的國家之一,每10萬人口的命案是0.5起。10年來,刑事案件、安全事故等“五項指數”大幅下降。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明顯提升,2021年,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安全感達到了98.6%,較2012年提升了11個百分點。當今中國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在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的同時,全國公安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主動改革治安管理、戶口管理、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圍繞人民群眾出行辦事息息相關的“身份證”“駕駛證”“出入境證件”三大證件,不斷優化流程手續,革除煩苛限制,率先推出了“網上辦”“異地辦”“一門通辦”“全國通辦”。公安機關負責的60項行政許可所需要的審批和頒發證件,辦理的時間均大大短于法定的時間。一系列惠民利企的政策舉措極大便利了廣大群眾的學習、工作、生産和生活,有力促進了投資商貿、創新創業,近5年來累計為群眾節省和減負的成本達到了2200億元,還節省了大量時間成本,惠及億萬人民群眾。
新時代新征程,全國公安機關將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地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全面落實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新部署新要求,著力防範化解影響社會穩定的各類風險隱患,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繼續集中打擊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違法犯罪,更加注重發揮法治、科技、社會的力量,更加注重改革警務體制機制,更加注重加強基層基礎工作,不斷增強新時代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創新分量和群眾力量,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人民利益作出新的貢獻。
5.法治建設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童建明: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檢察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健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法律監督新格局,新時代檢察工作在法治中國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們高度重視法治理念引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殺人、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持續大幅度下降,危險駕駛、電信詐騙等新型危害經濟秩序、社會管理秩序的犯罪大幅度上升。根據這樣的犯罪結構變化,檢察機關在保持對嚴重刑事犯罪從嚴追訴的同時,認真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和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充分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刑事案件訴前羈押率從2012年的69.7%下降至今年前9個月的28.3%。
我們著力強化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最高檢會同公安部建立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目前已建立3600多個協作辦公室。2013年至今年9月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民事、行政裁判,提出抗訴11.9萬件。創新巡迴檢察工作機制,改進對監獄刑罰執行活動的監督,加強對偵查、審判和刑罰執行活動的法律監督。
我們堅持以能動履職促訴源治理。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最高檢匯總分析司法數據、典型案例,圍繞校園安全、窨井管理、網路整治以及安全生産等問題,發出檢察建議,推動治罪與治理有機結合,努力從源頭上預防違法犯罪的發生。
黨的二十大報告專門強調,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強和改進法律監督工作,為深化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