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跨越山海的約定

2022-10-14 15:2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這是兩個年輕人之間的約定,看似普通,卻跨越山海,穿越時間。

  在被黃土包裹著的家鄉寧夏西海固地區,馬小花和弟弟妹妹的兒時記憶裏卻總會浮現出一抹藍色,那是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老師們的隊服,是支教老師在課堂上展示的大海。這抹藍指引他們走出大山、追尋廣闊天空。

  2007年,剛上初中的馬小花第一次接觸英語語音課,認識了林楊瓊老師。

  “那是我第一次正規地練習英語口語,林老師能力很強,我也很喜歡英語,於是每週都會去宿舍找她。即使要利用放假時間去學習,我也覺得很開心。”馬小花説。

  那時,林楊瓊剛剛從廈門大學英語系畢業,是學校第9屆研究生支教團的隊員。15年前,她和隊員們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關橋鄉關橋中學支教一年。她還記得,海原的山歌遠近聞名,入選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這歌聲是那片並不富裕的土地上人們樂觀向上的昂揚風貌”。

  馬小花也記得,在林老師的鼓勵下,自己對英語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人也越來越自信,還成了學校廣播站的小記者。在林老師結束支教即將離開的時候,她們約定要保持聯絡,以後有機會在廈大見。

  她們的約定,是全國2.5萬餘名研究生支教團隊員的一個縮影。時至今日,已有218所國內高校參與到這項持續實施時間長、參與人數多、國家支援力度大的志願服務項目中。

  在廈大研究生支教團中,一直流傳著《這條小魚在乎》的故事:海水退潮後,大量的魚在沙灘上擱淺。一個小男孩見狀,撿起魚一條一條地往海裏扔。有人勸他:“孩子,這麼多魚,你救得過來嗎?誰在乎呢?”面對質疑,小男孩回答:“這條小魚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

  秉持著“不放棄每一條小魚”的信念,支教隊員跑遍了學校周邊鄉鎮,募集善款,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馬小花就是其中一員。中考時,馬小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海原一中,在那裏,又有支教老師陪伴她度過了高中歲月。

  2013年,馬小花迎來高考,成績名列全縣文科第一名。然而她的父母和老師對大學專業的了解有限,如何報考高考志願成了她的難題。

  該求助誰呢?馬小花想到了林楊瓊。這幾年,她們的聯繫一直沒有中斷。“通過林老師的分析,我發現廈大有很適合我的專業,於是我決定將志願之一填報廈大。”馬小花説。

  馬小花最終被廈大錄取,就像兩人約定的那樣,馬小花來到了林楊瓊的母校。第二年,馬小花的妹妹馬玲玲也追隨姐姐和支教老師的腳步,被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錄取。

  馬小花終於看到了林楊瓊經常提起的那片海和海邊長滿了熱帶植物的校園。幾年來,林楊瓊也未離開廈大,她在這裡完成碩士學業,留校成為一名英語教師。

  “在學校的幾年,我們就像回到了以前,時常見面。我入學、畢業等重要時刻,林老師都會來為我見證。”馬小花説。

  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大山的馬小花姐妹,也時刻思考和渴望回報社會,她們希望將這份自強和初心傳承下去。

  在廈大讀書期間,馬小花積極投身公益,參加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她曾利用暑期和寧夏籍學子組成實踐隊,深入寧夏鄉村小學進行調研。

  2017年,馬小花本科畢業,她選擇回到寧夏,成為一名中學教師。

  如今,越來越多像馬小花一樣的“名校畢業生”選擇回到家鄉,為國家的教育事業作出貢獻。山裏的學校也不再是“老破小”,而是煥發了新的生機。

  林楊瓊回憶道,在這場持續20餘年的接力支教中,一代代支教團隊員見證了關橋中學的教室從窯洞、土坯房變成現在的多媒體教室;見證了西部地區教育公共服務和教育資源均等化不斷發展……“我們一邊見證歷史,一邊創造歷史”。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12-2021年,全國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從99.85%進一步提高到99.9%,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始終保持在100%以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從91.8%提高至95.4%。2021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輟學實現動態清零。中西部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普及水準均有了進一步提高。

  在馬小花口中,自己是“理論派”,妹妹是“實幹派”,但在未來發展的選擇上,姐妹倆不約而同地作出了同樣的決定。

  2018年秋天,從廈門大學生物學專業畢業的馬玲玲,婉拒了上海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高薪聘請,回到寧夏同心縣,成為一名選調生。“能夠作為脫貧攻堅戰線上的一員,我發自內心感到快樂,我也渴望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有所作為,與它共同成長。”她説。

  作為鄉鎮一線工作人員,馬玲玲經常走進田間地頭,基層工作繁雜瑣碎,也會遇到一些難以預料的困難和挫折,“但隨著對鄉情、村情、民情認識的不斷深入,我更加堅定了紮根基層的信心”。

  如今,馬小花在做了幾年老師後,有了新的思考,“其實,我一直希望回到鄉村做老師,哪怕是短期的也行。從小在這個環境里長大,想要回饋家鄉的情結就越來越深”。

  林楊瓊説,在西海固,像馬小花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他們通過接受教育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走出大山,學成後又回到家鄉繼續貢獻力量。“什麼是優質的教育?即便從事了多年教育工作之後,我依然無法給出準確的定義。它有千萬種迷人的樣子,而這一場持續了20多年的山海接力,一定是其中最美好的一種”。

  今年,馬小花家中最小的弟弟作為一名中國海洋大學的學生,申請到了廈門大學的交換生項目,如今已來到姐姐們熟悉的校園求學……一家人的山海情結,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