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穩步推進

2022-09-22 08:3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9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老齡工作進展與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完善老年人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支撐三大體系,努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健康老齡化工作穩步推進,積極老齡觀逐漸深入人心。

  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

  據介紹,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佔總人口的18.9%。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0.3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永新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養老服務政策制度密集出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長足進步。

  推動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相繼出臺土地供給、稅費優惠、財政補貼等優惠扶持政策。連續實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敬老院改造提升等專項行動和試點。2012—2021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359億元支援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到目前為止,社區養老服務基本覆蓋城市社區和半數以上農村社區。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36萬個,床位812.6萬張,床位數是2012年底的近2倍。

  社區養老服務更加便民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張雁介紹,我國多措並舉推進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服務。

  在既有居住區中,結合完整社區建設等城市更新工作,因地制宜補齊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短板。在新建居住區中,推動養老服務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和同步交付使用。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各地建設改造社區養老、助餐等服務設施約3.6萬個。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同步開展無障礙設施、適老設施的建設和改造。2019年到2021年,各地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推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5.1萬部。

  李永新介紹,我國不斷推動養老服務發展的重心向居家社區傾斜。指導推動各地建設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2萬個,床位308萬張,分別佔到全國養老服務機構設施數和床位數的88.9%、38%。“十三五”時期,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投入50億元支援203個地區開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2021年和2022年,投入22億元支援84個地區開展居家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推動各地探索形成家庭養老床位,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行、助急“六助”服務。

  醫養結合取得積極成效

  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司司長王海東介紹,我國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將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兩證齊全醫養結合機構6492個,機構床位總數175萬張,醫養簽約近7.9萬對。

  優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流程。開展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增加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供給。組織開展老齡健康醫養結合遠端協同服務試點。截至2021年底,全國醫養簽約數是2017年的6.6倍;兩證齊全醫養結合機構數較2017年增加76.7%。

  2021年,大約有1.2億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在城鄉社區接受了健康管理服務。推動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截至2021年底,設有老年醫學科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達到4685個,建成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約2.1萬個,設有安寧療護科的醫療衛生機構超過1000個。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