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資訊時代,如何保護個人資訊安全?

2022-09-16 09:59:00
來源:法治日報
字號

  去營業廳辦理手機卡入網,手機號莫名被註冊成電商平臺會員;剛買了房,就接到裝修公司的行銷電話;用手機下載使用美顏軟體,相冊裏的照片竟被盜……資訊時代,如何保護個人資訊安全?

  從網路安全法的施行到民法典的頒布實施,以及數據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的出臺,近年來,在數字經濟發展和法治建設進程中,我國個人資訊保護法律制度不斷發展完善。

  法律確立了原則、厘清了界線、消除了爭議,為依法治理提供了依據。新疆政法機關積極貫徹落實,加大打擊力度,加強法律宣傳,以法治力量守護公民個人資訊安全。

  嚴厲打擊懲內鬼

  去年11月,在一紙檢察建議監督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市10個鄉鎮、街道公示的1000余條個人資訊,去標識化後重新“亮相”。

  “個人資訊保護、數字安全步入法治時代後,司法機關在依法保護公民個人資訊工作中有不少生動實踐。其中,法律支撐、司法機關依法履職、公民個人保護意識提升缺一不可。”塔城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阿扎提別克西説。

  近日,克拉瑪依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結一起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案件,對5名被告人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至3年半或緩刑的刑罰,依法追繳全部違法所得17.54萬元,並處罰金17.54萬元。同時,在本案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中,法院判決5名被告人在市級媒體上發表公開道歉信,並支付賠償金17.54萬元用於開展資訊安全保護和個人資訊保護等公益工作。

  這5人,為何會受到法律的懲治?

  2018年至2021年8月期間,房地産開發建設企業員工張某利用工作便利,從相關單位非法竊取公民個人資訊3萬餘條,並將公民個人資訊販賣給他人,這些個人資訊又被華某、馬某等人多層轉賣牟利。

  行業“內鬼”非法獲取公民個人資訊,並洩露、販賣給他人的行為,不僅敗壞行業風氣,更侵犯公民利益,屬違法行為。

  依法治理勢在必行。

  2021年2月至6月,烏魯木齊市某通信公司員工張某以完成任務為由,勸説親戚朋友到營業廳辦理手機卡,在每人名下開通5張新卡,並在未經機主同意的情況下,私自用以上手機號碼註冊相關電商及網路平臺賬號,並將激活碼發送到相關微信群中獲利。

  在該公司的不同營業廳,朱某、王某、李某等7人通過同樣的套路,分別獲利2000余元至5000余元不等,涉案手機號達幾千個。

  2021年7月,烏魯木齊市公安局天山區分局在“斷卡”行動中發現以上線索,隨後將犯罪嫌疑人抓獲,並於同年12月以張某、朱某等8人涉嫌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向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人民檢察院提請審查逮捕。目前,該案正在審查起訴階段。

  推動整改促治理

  “除了依法嚴厲打擊非法獲取並向他人出售公民個人資訊的行為,還要關注個人行為背後的行業漏洞,推動整改,強化源頭治理。”這是博樂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陶智華在辦案中總結出的經驗。

  今年8月初,公益宣傳片《鑄牢個人資訊保護的銅墻鐵壁》在新疆檢察機關多個微信公眾號播放,獲得一致好評,該片通過真實案例介紹了個人資訊洩露路徑及洩露後怎樣維權等知識。

  這部公益宣傳片拍攝資金,來源於新疆首例侵犯公民個人資訊公益訴訟案的賠償金。

  該案8名涉案人員均為博樂市某電信營業廳從業人員,共提供、出售公民個人電話號碼資訊1855條,非法牟利5.57萬元。除對相關涉案人員分別追究刑事及民事責任外,博樂市檢察院向當地電信行業監管部門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要求消除可能存在的其他侵害公民電話號碼資訊行為。

  監管部門收到檢察建議後,組織開展全市電信和網際網路行業網路安全檢查,對轄區內電信運營主體進行宣傳教育。相關運營商也通過技術手段關停了被洩露號碼註冊的賬號。

  去年以來,新疆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對侵害公民個人資訊的違法行為實行全流程查處、全鏈條打擊,織密個人資訊保護“法治網路”。

  今年5月,庫車市人民檢察院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個人資訊保護專項檢查行動,針對部分鄉鎮、村的公示文件中未隱去群眾關鍵資訊,存在較大的村民個人資訊洩露風險,通過公益訴訟監督,督促相關部門及時整改。

  該市12個鄉鎮政府開展整改,組織專項培訓12場,各村負責“三務公開”的幹部重點學習了個人資訊保護法,並對公示欄內不符合規定的170余張公示表進行撤換。

  齊抓共管治未病

  今年2月,因發現郵局相關網點未對快遞單上寄遞用戶姓名、電話號碼等個人資訊採取隱匿措施,存在洩露公民個人資訊的安全隱患,富蘊縣人民檢察院向富蘊縣郵政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全面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採取有效手段保護公民個人資訊安全。

  為公民個人資訊保護披上安全“鎧甲”的,還有最高人民檢察院“六號檢察建議”。近年來,新疆檢察機關積極貫徹落實“六號檢察建議”,與相關部門形成合力,紮實推進打擊治理電信網路違法犯罪工作。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檢察院加強與網信辦、法院、公安等部門的溝通協作,制定落實案件會商研判等工作機制,形成打擊網路犯罪工作合力。霍城縣人民檢察院與該縣網信辦、法院、公安局建立《關於加強網路空間治理協助機制》,加強網路領域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聯動,推動網際網路行業自律和平臺治理責任,協同共治。

  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近日,塔城市某公司會計王某被公司領導“牛總”拉進一個QQ群。“牛總”稱,公司有筆款項要打到另一家公司的賬戶,要求王某儘快向其轉賬58萬元。王某不敢怠慢,先將公司賬戶資訊告知“牛總”,之後核查發現,公司近期沒有與那家公司合作過。

  這怎麼跟塔城市公安機關反詐宣傳中的騙子套路很像呀?王某心生疑惑,連忙打電話向牛總確認,這才發現QQ群裏的“牛總”是冒充的。

  今年4月,在新疆各地同步開展嚴厲打擊養老詐騙犯罪專項行動,在各地州、各行業全方位立體式多角度的宣傳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注意保護個人資訊,不要輕信陌生人。”

  個人資訊,關係到每個人的合法權益和人身財産安全。新疆各地政法機關將持續對相關行業部門和群眾開展雙向宣傳教育,強化資訊安全意識,築牢公民個人資訊安全防護墻。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