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共用”消費為啥不便宜了

2022-09-06 10:39: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共用單車、共用汽車、共用充電寶、共用辦公、共用雨傘、共用按摩椅……共用經濟的發展,便利了居民生活,也提高了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

  不過,最近消費者發現,各大共用經濟品牌相繼調價,不少“共用”消費正在變貴。漲價背後有哪些原因?如何促進共用經濟長期健康發展?本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租兩回充電寶的錢,可以買個新的了”

  共用單車是中國共用經濟的代表性業態,不少消費者已形成了穩定的消費習慣。

  在國內各大城市,共用單車運營規模十分可觀。以北京市為例,據有關部門統計,2022年上半年,北京市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運營規模達99.51萬輛,累計騎行量4.18億人次,日均騎行量231.17萬人次,同比增長14.52%。車輛平均週轉率為2.92次/車,同比提升24.52%。各企業積極響應屬地政府秩序管理需求,日均投入運維力量1474人、碼放13.98萬輛次、調運7.26萬輛次。在廣州市,共用單車車輛日均訂單數量由2019年下半年的102萬人次上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172萬人次,車輛日均週轉率超3.5次/車。

  “共用單車是家、公司與地鐵站、公交車站之間最高效的接駁工具,連接著上班族通勤的‘第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家住北京市海澱區、工作單位在西城區的北京市民何一帆説,他幾乎天天要用手機掃單車騎,的確是方便了出行。

  出行提速的同時,共用單車使用價格近來有變化。上海白領王瀟2015年起開始騎共用單車,“最初很便宜,大學裏騎一次只需幾角錢,9元的月卡可以隨便騎。參加工作以後,通勤距離拉長,每個月花在共用單車上的錢越來越多,先是漲到十幾元,現在已經漲到幾十元,不比乘公交便宜。”王瀟對共用單車費用上漲感受真切。

  今年1月,哈啰出行率先調價,將騎行套餐7天卡漲到15元、30天卡漲到35元。此後,其他品牌的共用單車也陸續調價。記者了解到,目前幾大主流共用單車品牌騎行費用已上漲至7天10-15元左右、30天25-35元左右、90天75-90元左右。

  在共用消費領域,漲價的不僅僅是單車。記者梳理髮現,2019年以前,各主流品牌共用充電寶每小時租金大多在1元左右,2019年後行業租金水準進入“2元時代”,如今正從“3元時代”邁入“4元時代”,免費時限從30分鐘壓縮到3分鐘甚至更短,封頂價格則從20-30元漲到近百元。

  “充得慢、價格貴、時長不可控……和‘雪糕刺客’一樣,充電寶也有‘刺客’。”張璇前不久帶著全家人在北京周邊自駕遊。“出去旅遊最怕手機沒電,可餐廳、商超、景區等場所的共用充電寶都很貴,而且‘好借不好還’,經常遇到充電櫃故障、沒空位等情況,只能繼續計費。”張璇説,“租兩回充電寶花的錢,可以買個新的了。”

  成本上漲,集中度提升,共同推動漲價

  為何漲價?幾大共用消費品牌都提到了成本因素。

  有機構估算,2021年中國共用經濟市場交易規模近3.7萬億元,同比增長9.2%。同時,共用經濟運作中的生産、運維、折舊等成本水漲船高,從而推動共用消費價格上漲。此外,惡意破壞共用消費品、給共用單車上私鎖、佔用共用按摩椅等行為,在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也增加了運營成本。

  業內人士分析,以共用單車為例,今年以來金屬、塑膠等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疫情波動導致物流不暢等因素,推高了共用單車的製造和維護成本。數量龐大、散佈在城市各處的單車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進行巡檢、修理、轉運等,也構成一項可觀的剛性成本。公開財務數據顯示,行業頭部企業均承受著巨大虧損。對於提價,哈啰方面就曾解釋稱,運維和折舊等成本的增加是本輪漲價的重要原因。

  北京市朝陽區某品牌共用單車的運維人員吳師傅説,共用單車停放規範越來越嚴,擺放、調度、送修等工作都需要耗費不少人力物力。“共用單車折舊速度比私家自行車快得多,造價也高出不少,單是定位系統和電子鎖就不便宜。每天處理的故障車、報廢車千奇百怪,掉鏈子、噴塗廣告還是小問題,遭碾壓變形、電子鎖故障甚至整車掉進河裏的都不少見。”

  類似情況同樣存在於共用充電寶領域。記者了解到,共用充電寶作為一種儲能設備,在較高使用頻率下會出現充電效率衰減嚴重、故障率上升等問題,既降低了用戶使用體驗,也提高了維護成本。在KTV、酒吧、旅遊景區等人流量大、充電設施較少的場所,共用充電寶的更新折舊速度十分驚人。同時,為滿足用戶異地歸還需要,平臺企業還需斥資建設成規模的租借網點,並支付一定比例的收益給網點所在的經營場所。

  企業強調成本因素,而在外界看來,共用經濟從先前“跑馬圈地”的增量競爭階段進入存量競爭階段,也是調價的重要因素。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文鋒分析,共用經濟平臺企業早期依靠投資者的雄厚資金,普遍採取“補貼”“讓利”等競爭策略,爭相以低價吸引消費者。當平臺企業獲得穩定客流並讓用戶産生一定黏性後,企業要追求盈利,往往通過漲價來覆蓋成本、謀取利潤。從這個角度講,當共用消費品牌集中度提高後,漲價也就成為意料之中的事。

  切實提高定價規則的公開性和透明度

  消費者對漲價怎麼看?

  “客觀地説,共用單車的消費體驗比七八年前剛出來那會兒強不少,騎著更舒服,故障率也低得多。企業要掙錢,適度漲價可以理解,關鍵是品質要跟得上。”王瀟説。

  採訪中,不少共用單車的消費者表示,能夠接受合理範圍內的漲價,只是擔心在消費習慣已經形成的情況下,企業會大幅或連續漲價。“有共用單車很方便,但漲太多就騎不起了。”一位消費者説。

  對於共用充電寶漲價,消費者的不滿相對更多一些。北京的劉女士説,不同品牌、不同場所的共用充電寶,價格相差比較大。特別是在一些餐廳、商場,有時候急著要充電,就先掃碼取出充電寶,歸還時才發現價格遠遠超出預期。“有一次充了1小時花了10多元,這個價格是不是高了點?”在她看來,部分共用服務的定價缺乏規範,計價規則不透明,讓消費者心裏不舒服。

  武漢大學中國産學研合作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溫興琦分析,目前共用經濟領域産品或服務缺乏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尚未在資訊披露、競爭規制及規範管理等方面構建起完善的監管體系。隨著部分共用經濟領域市場集中度上升,一些平臺企業憑藉較強的市場地位,對商品和服務提價,有可能對市場秩序和消費者福利産生負面影響。

  可持續的“共用”需要各方一同努力。如何實現企業穩健經營、用戶體驗良好、價格合理浮動、折舊速度可控的良性發展?

  提升消費體驗是關鍵。“共用充電寶價格漲得厲害,品質卻沒有明顯改善。這是消費者總體上能接受共用單車漲價卻對共用充電寶漲價不滿意的原因。”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説。

  平臺企業應珍視用戶資源,下功夫提升服務水準、改善用戶體驗,採取多種方式覆蓋成本。

  採訪中,多名專家談到,一方面,共用經濟業態應合理利用公共資源,從市場需求、城市承載能力等出發科學設定總量規模,避免盲目擴張和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平臺企業可以從拓展使用場景、提高使用頻率、降低運維成本、開發增值服務等方式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用戶和平臺的雙贏。例如,目前多家共用單車企業正通過優化布放格局、投放廣告資訊、細化用戶群體等手段調整收入結構,尋求新的增長點。

  從行業整體來看,共用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機制。

  此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明令要求部分共用消費品牌經營企業明確定價規則、嚴格執行明碼標價、規範市場價格行為和競爭行為,其中包括怪獸、小電、來電、街電、搜電等5家共用充電寶品牌。今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多次強調,共用消費行業企業必須按照《價格法》規定,遵循公平、公正、合法和誠實信用原則,建立良好市場價格秩序;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完善內部治理規則,切實提高定價規則的公開性和透明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專家認為,隨著共用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平臺企業、用戶和監管部門也需要尋求新的平衡點,形成平臺企業持續提升供給水準、用戶自覺愛護共用消費品、監管體系和行業自律不斷強化的新局面,從而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真正回歸“共用”本源。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