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生代農民工頻繁跳槽,是“精挑”還是“盲選”

2022-07-15 09:56: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新生代農民工頻繁跳槽,是“精挑”還是“盲選”?

  新生代農民工更追求工作的自主性,對工資待遇、勞動強度、工作環境等也有了更多期待,於是相比父輩更加頻繁跳槽。專家認為,過於頻繁地更換工作受就業選擇更多元等多種因素影響,但並不利於職業發展,應幫助他們提高技能,找到合適的職業發展路徑。

  7月14日,劉晨光頂著烈日值守在小區門口。今年4月,31歲的劉晨光剛換了這份新的工作。從北京市海澱區來到朝陽區,個頭頗高的他還是做小區保安。眼下的這份工作能幹多久,他心裏還沒有盤算過。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選擇更多元,更追求工作的自主性,對工資待遇、勞動強度、工作環境等也有了更多期待。在獲得感不夠的情況下,他們會選擇“用腳投票”,“跳”到更滿意的工作。

  在頻繁更換工作中,有的新生代農民工通過不斷摸索與調整,錨定了自己的職業道路;有的則盲目地換著、“漂”著,未積攢下經驗與實力。專家認為,過於頻繁地更換工作不利於職業發展,在尊重農民工職業選擇的同時,應幫助他們提高技能,找到合適的職業發展路徑。

  “穩定的工作不好找”

  “仲介説,不喜歡幹就可以換個地方,我換了有幾次了。”劉晨光告訴記者,去年以來,他在北京市通州區、海澱區、朝陽區等多個區暫時落腳,均從事保安工作,現在這份工作是在網上找到的。

  在他看來,工作不算難找,但穩定的不好找。他曾在河南老家做過3個月的餐館服務員,因工資每兩個月才結算一次等原因辭職,此後從事過瀝青路面施工等工作,“一直沒有找到太理想的”。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與父輩“老鄉帶老鄉”不同,新生代農民工習慣於通過社交軟體、社交平臺、直播間等渠道找工作。頻繁換工作、短週期打零工的現象在新生代農民工中並不少見。某招聘網站的最新數據顯示,90至95後平均跳槽週期為2.61年,95後縮短到1.69年。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課題組2020年對青年農民工的一項調查顯示,未換過工作的青年農民工僅佔25.4%,有7.4%的青年農民工換過8份及以上的工作。

  對於這份工作,劉晨光也不太滿意。7時至19時,他與搭班的同事輪流值守,每隔1個小時可以在小區旁的休息室歇一歇,“但是感覺時間被切碎了,休息得不太好”。讓他挂心的還有工資發放問題,“約定的是每月到手近4000元,每月20日發工資,但上個月就推遲了好幾天”。

  相比于劉晨光,28歲的陳鑫磊換過的工作更多。高中畢業後,他輾轉深圳、合肥等多個城市,上過流水線、坐過辦公室,從事過禮賓員、實體店銷售、電商銷售等多份工作。目前,他在短視頻平臺經營著一家美甲裝飾品店舖。

  “有些工作不適合長期幹,上手簡單,成長很難。”陳鑫磊説。雖然在頻繁地更換工作,但他覺得自己並非盲從、盲選——“我希望能找到與自己能力、性格、興趣更匹配,能讓生活真正穩定下來的工作”。

  在求職路上“用腳投票”

  對於新生代農民工頻繁換工作,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就業創業研究室副主任鮑春雷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與父輩相比,他們更嚮往相對自由的工作,對價值實現和權益保障的訴求也更高,“遇到不滿意的,他們會‘用腳投票’,尋找新的工作。”

  “有的工人甚至只幹了幾天就走了。”在廣東省深圳市一家傳統製造業企業擔任項目經理的李奇告訴記者,“廠裏的設備不等人,在著急出貨的時期需要加班趕貨,經常請假就沒那麼容易了,有些年輕人接受不了。”

  “與父輩相比,新生代農民工更追求個性,比較排斥嚴苛的用工管理,對物理環境的舒適度要求更高。”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範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也有部分新生代農民工傾向於追求短期經濟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的職業規劃。

  與之相反,為了“更穩定”,不少新生代農民工也嘗試做出過改變。在職場“漂”了多年後,陳鑫磊曾自費到培訓學校學習軟體工程等技術。結業後,他從事的還是相關的銷售崗位,並未從事技術類工作,“可能學得還不夠深入,對市場的需要也不夠了解”。

  鮑春雷認為,部分企業用工條件較差,與新生代農民工的期望不匹配;有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傾向於雇傭短期工。這些都是新生代農民工頻繁換工作的重要原因。

  當下,隨著經濟的發展,新生代農民工有了更多的就業選擇。“第三産業的比重已經超過第二産業,其中服務業對職業技能的要求相對較低,對職業穩定性的需求也相對較弱,這些都會對從業隊伍的流動性産生影響。”範圍分析稱。

  合理規劃職業發展

  “通過換工作,年輕人可以有新的嘗試。”鮑春雷認為,新生代農民工不再將工作單純地當成謀生手段,他們不僅關注經濟利益,還更關注工作與個人價值及發展的匹配程度。

  “我們曾給做得還不錯的年輕人加薪500元,但他在工作了8個月之後,還是走了。”中鐵一局五公司滇中引水昆明2標項目部松林隧洞出口作業隊綜合班班長王仕華告訴記者,由於環境相對艱苦等原因,項目上能留下來的年輕人並不多。

  “作為‘過來人’,我非常理解他們。他們在不同的工作中摸索、調整,尋找著屬於自己的職業定位和人生道路。”王仕華經常鼓勵新生代農民工學習一技之長,“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也希望年輕人的工作越來越好。”

  “有些普工離職後,找的還是與之前差不多的工作,並沒有明顯提升。對我們來説,人員更替頻繁對製造業流程風險較大。”李奇説。

  為了留住員工,不少企業將“環境較好”“有自助餐”“有班車”等資訊標注在了招聘啟事的明顯位置。還有企業為有發展潛力的員工調高了薪資待遇。

  “對新生代農民工來説,由靈活向穩定就業的轉移是長期的規律。”範圍認為,應該幫助新生代農民工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

  對於很多像劉晨光一樣,學歷不高、缺少技能的新生代農民工來説,需要適應和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下一站在哪兒,劉晨光暫時還沒有考慮,但他認為隨著年齡增長,自己會逐漸穩定下來。

  “企業應創造更良好的就業環境,加強就業的支援力度,完善勞動權益保障,鼓勵用工單位積極履行企業責任。”鮑春雷認為,還應加強對青年技能成才觀念的引導,構建適合新發展階段特點的人力資源開發體系。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