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黑龍江擴種大豆進展順利 新增1000萬畝增了啥

2022-06-30 16:30: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題要: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産能提升工程,“擴種大豆”成為熱門話題。黑龍江作為我國最大的優質大豆生産和供給基地,今年提出擴種大豆1000萬畝以上的目標,佔全國擴種大豆面積的一半。黑龍江擴種目標能否順利完成?提升大豆産能是不是只靠增加種植面積?還需解決哪些問題?

  5月是黑龍江大豆播種季,隨著一粒粒大豆種子播入土壤,今年黑龍江擴種大豆1000萬畝的目標逐步兌現。作為我國大豆主産區,黑龍江是觀察大豆種植及産業發展的重要窗口。種植者對擴種大豆信心到底足不足?如何實現大豆穩産高産?如何做強大豆精深加工,推動我國大豆産業鏈提檔升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來到黑龍江實地調研。

  擴大種植面積

  在哈爾濱市阿城區平山鎮,集聚著30多家傳統豆腐作坊,生産的“平山幹豆腐”在哈爾濱市小有名氣。

  “大豆適合我們這裡的山坡地種植,今年國家對大豆種植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老百姓願意種大豆。”平山鎮黨委副書記柴立波告訴記者,去年全鎮大豆種植面積6044畝,今年擴種至10700畝。

  今年年初,黑龍江確立“穩糧增豆”總體思路,制定出臺了《2022年黑龍江省擴種大豆工作方案》,提出2022年全省大豆種植面積要達到6850萬畝,預計比2021年增加1000萬畝以上;力爭總産量達到170億斤,比2021年增加26億斤以上。

  1000萬畝的擴種目標如何實現?今年春耕前,黑龍江提前釋放了政策信號,“全省繼續實施玉米、大豆差異化補貼政策,原則上大豆生産者補貼每畝高於玉米生産者補貼200元左右”,引導農民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同時,繼續實施“新增耕地輪作試點每畝補貼150元”、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等政策,調動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黑龍江省財政統籌10億元涉農資金專項用於支援擴種大豆工作。

  玉米和大豆作為黑龍江兩大主要旱地作物,存在一定的“爭地”關係,該如何平衡?今年,黑河市嘉興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大豆種植面積由去年的1.1萬畝增長至2.5萬畝。對此,理事長蓋永峰説:“多種玉米還是多種大豆,要綜合分析國家農業方針政策和玉米、大豆的市場行情。今年提倡擴種大豆,政策向大豆傾斜,所以我們看好大豆行情。”

  不過,對於擴種大豆,農戶並非完全沒有顧慮:一是今年農村土地流轉費、用工成本、農資價格普遍上漲,對種植戶影響較大。二是國家擬初步安排黑龍江省2022年耕地輪作試點面積1500萬畝,但輪作補貼並非普惠制,只有部分種糧大戶能受益。三是即使獲得大豆種植者補貼和輪作補貼,種植大豆的收益可能仍然低於玉米。

  記者在松花江畔見到佳木斯市向陽區上柳村農戶展恩才時,他正準備用電瓶車載著剛買的3箱農藥回家。“我家住在江心柳樹島上,種的50多畝地都是河灘地。國家規定河灘地不能種植高稈農作物,我就一直種大豆,但今年種子、化肥、農藥價格比去年漲了不少。”展恩才説。

  “我更願意種植玉米,因為種植玉米收益普遍高於大豆。玉米田間管理簡單,用除草劑能有效清除田間雜草,而大豆地塊除草較為麻煩,如果除草不及時,還會影響大豆産量。”綏化海倫市東林鎮東勝村種植大戶張文海認為,今年大豆因為擴種,産量會大幅提升,國産大豆價格可能産生波動,甚至走低。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少數農戶“水改旱”種植大豆的現象值得關注。佳木斯市所在的三江平原地區是我國水稻主産區,由於近年來水稻種植收益走低,影響了部分農戶種植積極性。

  佳木斯市樺川縣蘇家店鎮副鎮長彭雲龍告訴記者,水稻畝産1200斤左右,種植費時、費力、費人工、化肥用量高,近幾年價格一直處於低位,最低收購價僅1.3元左右。今年國家倡導擴種大豆,少數村民將自家水田改為旱地種植大豆。“旱地一坰地(15畝)‘地租’能達到12000元,水田是10000元,即便自己不種地,把旱地流轉出去,也比種水稻划算。”彭雲龍説。

  儘管目前“水改旱”沒有影響水稻種植大局,但是水稻、玉米、大豆等不同糧食作物的畝産收益差距問題應當引起重視。

  基層農業農村部門工作人員表示,要辯證看待大豆擴種和口糧生産:大豆行情較好,擴種大豆政策短期內不會改變。如果水稻收購價格仍然維持目前較低價格區間的話,勢必會影響明年農戶種植水稻的積極性,穩糧擴豆壓力會增加。從國家層面而言,要合理佈局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的種植結構,首先要保證水稻、小麥等口糧的種植面積和收益。

  擴種大豆要用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雖然政府難以主導農戶種什麼、種多少,但可以將農墾系統作為政府調整種植結構的重要力量。今年,農業農村部印發《2022年農墾帶頭擴種大豆油料行動方案》。北大荒集團按照“穩水稻、穩玉米、擴大豆”方向,2022年大豆播種面積較上年增加300萬畝以上,總播種面積突破1300萬畝。

  1000萬畝的擴種目標能不能完成?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獲悉,黑龍江能夠完成今年擴種大豆1000萬畝以上的目標。

  提高單産産量

  擴種大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升我國大豆産能。然而,提升大豆産能不能只靠增加種植面積,關鍵還要靠科技,實現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生産。在大豆種植環節,各地有必要向農墾系統看齊,在提高大豆單産上下功夫。

  從現狀來看,黑龍江大豆種植除部分農場實現規模化生産外,仍以小農戶生産為主,大豆品種不一、生産方式相對落後,生産成本高、單産水準低,混收大豆品質差、銷售價格低。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黑龍江採訪期間,經常聽到一句話:農墾系統種植的糧食比地方“多打糧”,北大荒的農業科技比地方先進。

  “黑龍江大豆主産區主要在第三、四、五積溫帶,積溫是影響大豆産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地方種植的大豆畝産一般在300斤至350斤,但農墾系統種植的大豆畝産能超過400斤,原因在於農墾系統通過良田、良種、良機、良法相結合,實現大豆種植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從而提升大豆單産。”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綏化分院院長景玉良分析道。

  “墾區3畝地的大豆産量相當於其他地區4畝地的産量。北大荒還出現了一批畝産200公斤以上的農場和畝産250公斤以上的地號等高産高效典型。”北大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守聰説。

  今年,北大荒集團主推大面積生産畝産400斤以上的高産優質大豆品種,堅持統一供種,種子純度達99%,凈度達98%,發芽率達95%,種子包衣率達100%,為大豆高産提供了根本保障。各農場主要採用“大壟密”栽培技術模式,在合理輪作基礎上,以全程標準化管理為手段,綜合運用秸稈還田、秋起大壟、立體分層定量施肥、優質良種、精量播種、航化作業、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節糧減損等技術,實現大豆生産高産、優質、高效。

  農墾系統的先進種植技術如何向地方推廣?樺川縣蘇家店鎮新勝村的做法值得一提。新勝村是佳木斯市10個墾地合作鄉村振興示範村之一,今年新勝村將6100畝土地交給北大荒農服集團進行全程託管服務,全部採用北大荒的大馬力機械進行種植作業,並採用壟上四行精播、大壟雙行精播等高效種植技術種植大豆和玉米。

  在新勝村千畝大豆種子繁育示範田,2000畝集中連片墾地合作田已完成大豆播種。“示範田涉及100多家農戶,前些年村裏就想把土地集中連片託管,但沒能成功。今年3月份,村民聽説要建設墾地合作示範田,從種到收由北大荒農服集團給予全程技術指導,都樂意把自家土地交給‘村投公司’託管。短短1個月,我們就順利實現託管,沒有影響土地平整和大豆播種。”新勝村“村投公司”樺川縣國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苗忠孝告訴記者。

  新勝村的墾地合作實踐代表著一種趨勢。未來,黑龍江各地將借鑒北大荒先進的生産技術和管理理念,開展“耕、種、防、收”全程託管服務,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實現農資集中採購、機械化作業、集約化經營,達到節本、降耗、增産、增效,解決農村沒人種地、種不好地的問題。

  北大荒集團2021年組建了北大荒農服集團,在全國成立了15家北大荒區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探索出“農服集團+區域農服中心+農(牧)場綜合服務總站+規模經營主體”的市場化新型現代農業服務模式,讓墾區現代農業科技飛入尋常百姓家。“今年,北大荒農服集團計劃全程託管大豆面積105萬畝、服務面積800萬畝,可增加大豆産量2.8億斤,按照全國大豆平均畝産計算,相當於增加大豆種植面積105萬畝。”王守聰説。

  增加優質良種

  種子是農業發展的“晶片”,優良品種是大豆優質高産的根本保證。從長遠來看,提升大豆産能不僅要靠良田、良法,更要在大豆育種方面下功夫,大力研發、培育,推廣高産、優質、抗病、廣適應性以及適宜機械化栽培的大豆新品種。

  “十三五”期間,我國在大豆新品種選育方面取得長足發展,全國共審定大豆新品種1030個,其中黑龍江省審定330個。黑龍江省農科院選育的黑河43、黑農84、黑農87、合農71等大豆新品種及黑農531專用品種和黑農527特用品種,為大豆品種與資源創新豐富了遺傳基礎,也為實現大豆擴大面積、提高單産和效益,保障國家食用大豆供給、推動大豆産業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針對大豆育種目標單一、高産優質品種少的問題,黑龍江省科技廳組織實施了黑龍江省“百千萬”工程生物育種科技重大專項。截至去年年底,專項組已累計選育出高産、優質、抗病大豆新品種23個,審定品種適應區域覆蓋全省大豆主産區。

  “黑龍江有豐富的大豆種質資源,擁有多個科研院所與高校,組成了專業化科技創新團隊。黑龍江已建有寒地作物種質資源庫、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哈爾濱分中心和黑龍江省大豆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所所長張必弦説,他們通過常規雜交、輻射誘變等方式創制優異大豆新種質,開展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儲備全基因組選擇育種和基因編輯育種等技術,在大豆高光效育種和重離子輻射育種等方面處於全國領先地位,保障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大豆品種更新換代和優良品種供給。

  但客觀來看,國産大豆的平均畝産仍然較低,與美國、巴西相差80公斤至100公斤,大豆育種技術仍相對落後。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員欒曉燕告訴記者,目前,我國還處在雜交育種和與分子技術輔助選育相結合為主的育種時代,而發達國家已進入“生物技術+大數據資訊技術”育種時代。我國大豆育種要趕超世界先進水準還存在很多瓶頸問題。

  目前,我國大豆育種主要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種質資源利用和創新不足。我國保存著世界上最多的大豆種質資源,但資源深度鑒定評價和綜合開發利用不足,資源優勢還沒有轉化為基因優勢和産業優勢。二是育種技術創新理論與應用結合不足。最直接面對生産的省級或省級以下育種單位仍以雜交選育為主要育種方法,育種週期長、育種效率低,難以滿足産業發展速度的需求。三是育种經費連續支援不足。大豆育种經費投入相對其他糧食作物而言偏低,導致品種創新的持續性與産能不足,直接影響品種創新與産業發展。

  “國家還要加快構建常規育種和生物技術緊密結合的大豆高效育種技術體系。依託國家和地方的種質資源庫建立大豆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鑒定、評價體系,實施大豆生物育種及成果轉化重大項目,加強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方面資金支援力度。大力推廣‘科研院校+企業’模式,實現上下游聯動、優勢互補、協作攻關。”欒曉燕建議。

  提升品牌競爭力

  黑龍江常年大豆種植面積佔全國的40%以上,商品率達80%以上。從中可以看到一個突出問題——黑龍江的優質非轉基因大豆作為原料向省外輸出的多,在本地精深加工的少。

  目前,黑龍江省內大豆食品加工業以生産低附加值的豆腐、豆粕、豆漿粉等産品為主,高附加值産品研發生産落後於我國南方地區。

  儘管擴種大豆是從全國一盤棋來考量,但如果黑龍江種植的優質非轉基因大豆被當作“大路貨”,與一般品質大豆缺乏明顯的價格差異,一旦遇到大豆價格下跌,黑龍江大豆抵禦低價市場風險衝擊能力較弱,勢必會影響黑龍江大豆種植。

  推動大豆産業穩步發展,還要從全産業鏈發力,提升大豆精深加工能力,擴大産品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國産大豆主要優勢在於非轉基因、高品質的大豆蛋白。破解國産大豆産業困局,根本出路在於堅定非轉基因發展方向,推動大豆精深加工産業升級。”益海嘉裏(哈爾濱)糧油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利群認為,要引導和鼓勵企業發展大豆訂單種植,發揮龍頭企業深加工産業鏈競爭能力強的優勢,著力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發揮示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採取訂單規模化、機械化種植、科學化管理、統種統收等方式,提升大豆品質和單産水準,引領大豆種植産業升級,促進農民增收。

  北大荒集團九三分公司以種植大豆為主,“九三大豆”是國內知名的大豆品牌。2021年,九三分公司與達利、海天、瀘州老窖等知名企業簽訂原料訂單126萬畝,提前鎖定目標企業和目標價格,實現未种先銷、優糧優價。同時,依託北大荒九三大豆供應鏈公司與大客戶進行對接,以每噸高於市場價210元的價格,銷售大豆11萬噸,額外增加利潤2310萬元。

  “九三大豆品牌價值超30億元,合作企業購買我們的優質原料,也能通過‘九三大豆’品牌價值宣傳推廣他們的産品,實現合作共贏。”九三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劉忠德説,在原糧銷售一片大好的形勢下,九三分公司把目光瞄準到産業鏈延伸上,發展豆製品精深加工,抓緊推進有機大豆蛋白項目,著力打好“有機牌”,與市場上普通的大豆蛋白形成差異化競爭,助力“九三大豆”品牌建設。

  “擴種大豆,對加工企業而言是利好。”佳木斯冬梅大豆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良傑告訴記者,他們作為以大豆為原料生産豆奶、豆漿粉的企業,利潤率比較低。前幾年國産大豆每公斤價格不到4元,去年超過6元,大豆原料價格上漲超過30%,給企業帶來不小的成本壓力。目前他們正積極開發高附加值産品,希望通過調整産品結構、改進生産工藝,實現降本增效。

  “黑龍江大豆原料好、産品好,但品牌競爭力弱。黑龍江要在擴種大豆基礎上,加快發展大豆精深加工,重塑黑龍江‘優質大豆’品牌,延長大豆産業鏈,增強大豆産業抗風險能力。”哈爾濱商業大學食品工程學院教授朱秀清認為,推動大豆産業發展,要集聚一批創新人才,組建高效的銷售團隊想辦法把産品銷售出去。黑龍江在這方面曾走過彎路,企業在産品研發上投入不足、存在“小富即安”心理,這些問題也都要加以克服。

  專家建議,積極開展大豆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工作,推動大豆種植保險擴面、提標、增品,逐步構建市場化農業生産風險分散機制,提高大豆生産抗風險能力,調動農戶種植積極性。同時,按照市場化原則改進大豆産業扶持政策,保證大豆産業補貼和扶持政策連續性,讓企業和農民根據政策規劃大豆長遠發展目標,推動大豆産業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浩)

  【調查手記】擴種大豆正當時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端牢“中國飯碗”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今年,擴種大豆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前些年我國就提出過“大豆振興計劃”,今年又提出擴種大豆,大豆産業發展迎來難得的機遇期。

  《“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提出,2025年,力爭大豆播種面積達到1.6億畝,産量達到2300萬噸左右。擴種大豆,表面上看只是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實則不然。擴種大豆意味著要減少同是旱地作物的玉米的種植面積,部分農戶由於看好大豆行情進行“水改旱”,也涉及水稻種植。如何平衡優化大豆、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的種植結構,順利實現穩糧擴豆目標,需要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穩妥推進。

  今年,各地把擴種大豆當作春耕生産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各級政府可以引導農戶擴種大豆,但要充分尊重百姓選擇。種與不種、種多種少,農戶心中有本賬,擴種大豆也要服從市場規律。此外,對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四大主糧的種植要一視同仁,不能畸重畸輕,要保障好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肉案子”“油瓶子”。今年是擴種大豆第一年,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各地及時梳理總結,以有利於明年對擴種大豆工作進行細化調整。

  推動大豆産業振興,出路在於促進大豆産業提檔升級,既要讓大豆種得下,也要賣得好。各地不能只盯著完成擴種指標任務,還要對後期的銷售、加工等環節進行政策扶持。著力提升大豆從田間到餐桌全産業鏈發展,支援大豆加工企業從粗放發展向精深加工轉變,與上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産銷對接協作,打造大豆優質品牌産品,健全行銷服務網路,從而帶動大豆種植面積和産量穩步提升。

  黑龍江作為我國優質大豆主産區,不僅在擴種大豆方面“一馬當先”,更應在推動大豆産業振興上走在前列。要進一步打造“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等名片,實現黑龍江大豆“大路貨變精品”“産品變品牌”,全面增強市場競爭力,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非轉基因食品大豆産業基地,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東北振興。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