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路上,小心這些“坑”
眼下正值高校畢業季,也是畢業生求職就業的高峰期。找工作是畢業生人生中重要的一件事,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畢業生急切尋找就業機會的心理,設計各種套路、佈下各種陷阱。近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結合實際案例,提示求職中可能存在的三類風險,幫助學子遠離就業過程中的詐騙陷阱。
“星探”的整容詐騙術
2021年初夏,喜歡看選秀綜藝節目的大四學生小吳,在網上瀏覽招聘資訊時,無意中看到一則娛樂公司招聘練習生的消息。小吳向招聘方投遞了簡歷,沒想到第二天就有娛樂公司經紀人加她微信。經過幾次聊天,對方告訴小吳:“你的條件相當好,很有發展潛力,但要稍微整一下容,現在娛樂圈都這樣,不信你看某某明星,整個容就紅了。”
小吳覺得實現夢想的機會就在眼前,可是對於整容她還是有些猶豫。偽裝成星探的騙子捕捉到小吳的這種心理,進一步表示,有專門合作的整容醫院。宣稱技術、價格都很合適,並稱,沒錢還可以貸款。最終小吳在“花幾萬塊錢圓自己的明星夢”的誘惑下掉入陷阱,簽下貸款整容合同,不僅背上了貸款,而且最後所謂的經紀人也消失了。
法官點評
畢業生求職者因為社會經歷較少,且對未來充滿著自己美好的想像,很容易掉入一些預設的“美夢”之中。不少同學都有明星夢,這類針對求職者想入職娛樂圈、影視圈、主播圈的詐騙行為,就是利用了求職者對於某些行業的嚮往心理,以所謂的美好前程、高薪、爆紅等幌子為誘餌,實際上與整容機構、套路貸公司等勾結在一起,實施詐騙行為,目的就是騙取整容、貸款費用。
求職者首先應該保持理性的求職頭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不要盲目追崇一些所謂的聚光燈下的工作機會。其次,要查驗相關公司的資質和實體業務,是否和宣傳相同。同時,求職者應該保持自信和冷靜,正規公司應聘要求求職者整容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更不可能誘導求職者未入職先貸款。
不存在的“舅舅”
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形勢,有的同學就想著能不能“找找關係、走走後門”,一些騙子也掌握了這種需求。2022年年初,畢業生孫某到一家商貿公司面試,該公司的招聘要求很普通,但宣傳的入職待遇非常豐厚。面對這樣一份“待遇優厚”的工作,孫某十分心動。面試結束後,一同面試的李某加了孫某微信,表示在求職的路上可以相互鼓勵。
幾天后,孫某收到李某發來的微信消息,説他已經收到了這家公司的入職邀請,還説:“我告訴你個秘密,你不要告訴其他人,我二舅跟公司領導是朋友,我走了後門,送了錢的。”孫某猶豫再三,也東拼西湊了10萬塊錢,跟李某一起送給了所謂的“舅舅”。可殘酷的現實是,這筆錢送出去後,孫某依舊沒有成功入職,隨後李某也聯繫不上了。
隨著詐騙團夥落網,原來整個招聘就是一個圈套,公司是假的,求職夥伴是假的,“舅舅”也是假的,整個過程只有孫某受騙是真的。
法官點評
求職路上的騙局多樣,有偽裝成公司行騙的,當然也有假冒“求職夥伴”行騙的。求職路上,畢業生要擦亮雙眼,處處留心,遇到“走捷徑”的機會,多問為什麼,多思考是否有陷阱存在。現實當中,還有以收取報名費、體檢費的名義實施詐騙;還有的犯罪團夥,讓新入職的員工墊資購物、自行為公司購買辦公用品,然後攜帶財物逃之夭夭的。萬變不離其宗,這些詐騙套路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為了讓你掏錢,如果遇到這種“不但不發錢、反而跟你要錢”,或者“慫恿你花錢”的招聘公司,大家一定要格外當心。
直播帶貨公司的騙術
2021年年底,張同學通過應聘進入一家公司,專門從事直播帶貨相關工作。這家公司從市場上低價購買的工藝品,在短視頻平臺進行包裝和宣傳,高價推銷給中老年人。
直播間裏該公司的主播,將一座所謂的“玉座金佛”包裝成經過大師開光的高檔産品,消費者買回去後檢查發現其實是塑膠的。再比如,直播中宣稱的著名畫家的作品,消費者買回家越看越覺得不對勁,仔細一看,原來是“張大幹”作品。入職後張同學一直認為直播帶貨是合法的,是現在國家大力發展的新興消費業態,並沒有察覺自己已經“入坑”,直到案發,被抓獲歸案。
法官點評
現在一些詐騙團夥把自己偽裝成合法經營的企業,登記註冊,租辦公室,繳納五險一金,宣揚企業文化,甚至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所從事的業務也具有很大欺騙性,但在包裝之下所從事的卻是違法犯罪的行徑,他們騙的不僅是群眾,有時連自己的員工也一起騙,一些員工不知不覺就參與了犯罪。
要分辨這種企業,要對詐騙犯罪有明確的認識。詐騙罪的行為特點是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在銷售過程中,故意誇大商品的性能、産地、材質,或者隱瞞産品本來的缺陷,誤導消費者,使之陷入錯誤認識從而購買産品的,就可能涉嫌詐騙。以出售鞋為例,如果商家虛構宣稱所售賣的鞋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甚至能夠治病,那就可能涉嫌詐騙。
觀察思考
求職防騙小錦囊
錦囊一:認真篩選,選擇正規渠道。畢業生在求職時,一定要多利用學校、政府提供的官方招聘平臺和資訊,網路求職時一定通過正規大型招聘網站並且選擇有相關企業認證的招聘資訊,同時可以通過招聘企業的官網、官方熱線等核實招聘資訊是否真實。
錦囊二:提高警惕,做好背景調查。求職時千萬不要被招聘單位誘人的報酬所迷惑。求職者一方面可以通過各種搜索方式查詢單位的背景資料,例如工商部門官網、天眼查、企查查等平臺;另一方面要對自己的工作內容以及公司的業務模式有所了解,對於那些工作難度低、業務模式簡單卻能夠快速賺錢的崗位,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被騙入犯罪陷阱。
錦囊三:警惕收費,保護個人隱私。正規招聘單位一般在招聘時不會提出高額收費要求,對於未進入選拔程式但要求先交報名費、培訓費、體檢費、服裝費等的招聘單位,求職者要提高警惕;同時求職者在求職時不要將身份證等相關證件隨意交給招聘者保管,同時注意保護好個人隱私,相關的複印件可以註明“僅用於求職某公司時使用”等資訊。
錦囊四:留存證據,維護自身權利。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應該有留存相關證據的意識,如果在求職中發現自身遭遇詐騙,畢業生一定要在保證自己人身安全的情況下,記得儘量多的保存證據並及時報警,依法維權。如果發現自己加入了涉嫌犯罪的公司,要尋找時機報警並配合公安機關調查。(劉洋 郜志龍 張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