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娟:深入“風暴眼”的49天“戰疫日記”
中新網上海5月31日電 題:李慧娟:深入“風暴眼”的49天“戰疫日記”
中新網記者 李姝徵
4月13日一大早,李慧娟剛剛看完疫情發佈數據,就接到了抽調支援通知。作為九三學社浦東區委專職幹部,李慧娟聞令而動。一個小時後,她就來到周家渡街道上南二村支援社區疫情防控。
周家渡街道毗鄰疫情最嚴重的北蔡鎮和三林鎮,彼時正處於疫情的“風暴眼”,一度陽性感染者較多。而李慧娟支援的上南二村屬於老舊小區,疫情防控形勢嚴峻。
“4000多位居民,老年居民佔總人口超過40%,一週內代配藥的工作量就超過300人。居委會工作人員又相繼確診、被封控……”5月31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李慧娟回憶起“戰疫初期”,坦言:“説實話,來報到的第一天,看到形勢這麼嚴峻,心情是很複雜的。”
白天組織核酸檢測、晚上發放保供物資、與社區民警一起,通宵到府進行陽性病例轉運……“白加黑”的全天在崗,體力和精神的雙重壓力,組成了李慧娟“戰疫日記”的“序章”。“核酸檢測該怎麼優化?物資要怎麼儘早發到居民手裏?配藥該怎麼辦?”心裏盤算著疫情防控的樁樁件件,夜深時分,李慧娟仍輾轉難眠。
在協助核酸採樣、分發保供物資、協助居民配藥之外,李慧娟還主動承擔了封控樓棟、高齡老人到府核酸的任務,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開啟“掃樓”。“名單上的高齡老人約60戶,再加上封控樓棟和方艙返回人員和密接人員,一天爬二十幾棟樓是‘日常’。”李慧娟説,高強度的工作徹底治好了她的“失眠”,“深夜回到臨時住處,倒在床上想歇一會去洗漱,一睜眼天卻亮了。”
工作雖累,卻不時有暖心的瞬間。“每次到府核酸,會有許多居民向我們表達謝意;結對幫扶的85歲獨居老人,也常説:‘多虧了你們’。”李慧娟著涼感冒,居民拿來了生薑紅糖水;天氣悶熱,也有居民從自家冰箱拿來冷飲,為“大白”們解暑。
李慧娟和同伴們的辛勤付出,也感召著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志願者行列,共築疫情“防線”。
“有一次分發物資遇到下暴雨,我們的志願者在雨裏一幹就是四、五個小時,腳都泡爛了。”李慧娟説,這樣的場景落在居民們的眼裏,“有人説:‘你們太不容易了,我也來幫忙吧。’這樣,我們的隊伍又壯大了!”
上南二村的志願者團隊從原先的十多人,壯大到四十多人;小區的疫情防控形勢也逐步好轉,從封控區轉為防範區。
5月31日,是李慧娟支援上南二村的最後一天。“疫情期間,有人練就配藥本領,有人成為核酸掃碼高手,還有‘團購達人’保障小區居民的餐桌……”歷經49天的“戰疫”,李慧娟記錄下身處其間的點滴感受,留作給自己的紀念,“回憶裏既有汗水、淚水和歡笑,更多的是感動”。
隨著上海疫情防控形勢好轉,這座城市也將迎來往日的“煙火氣”。
“我和其他志願者們約好了,等生活恢復正常了,也要回上南二村看看。”李慧娟説,“因為最困難的時候,我們曾一起流汗奮戰,也一起分享快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