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杭州試水帶娃上班:孩子在樓下玩耍,父母在樓上工作

2022-01-27 09:10:00
來源:錢江晚報
字號

  已經做了三年全職媽媽的張麗,丈夫劉軍在海康威視工作。她的小女兒一歲半,大兒子4歲,已在海康威視幼兒園上中班。劉軍的辦公室就在幼兒園樓上,中間只隔著19層樓。

  這是杭州首家産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2020年10月,它在濱江區海康威視産業園區內正式開園,張麗的兒子成為首批入園兒童之一。而一年之前,正是這家幼兒園即將開園的消息,消除了張麗生育二孩的顧慮。

  在錢塘區的中策橡膠集團,另一家産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朝陽幼兒園的出現,則讓輪胎生産流水線上的“80後”女工萬鳳雲,得以和原本留守老家安徽的女兒團聚。

  在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那些奔忙在職場的年輕父母,一直在接送孩子和上下班打卡之間穿梭。

  隨著“全面放開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在剛閉幕的浙江省兩會上,破解幼兒“入園難”“接送難”“看護難”是代表委員們的熱議話題,營造育兒友好環境也被列入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而杭州嘗試推出的産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為工作與帶娃兼得提供了一種可能,解決了部分園區員工家庭生育養育的後顧之憂。

  在走訪多家幼兒園,並與多個外來務工的二孩家庭深度交流後,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發現,産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深受歡迎且“供不應求”。與此同時,企業自辦職工幼托風潮再起之時,新模式下的幼兒園面臨新的挑戰。

  樓下的孩子和樓上的父母

  2020年10月,海康威視幼兒園作為杭州首家産業園區嵌入式幼兒園,正式開園,目前開設9個班,共招收240名幼兒,但依舊供不應求。

  走入海康威視二期園區,一幢極具現代感的雙子樓迎面而來,波紋狀的藍色玻璃幕墻反射著耀眼的晨光。

  早上8點半,上班族從四面八方步履匆匆地匯集,一些人還手牽著幼小的孩子,背著各式花色的小書包。穿過鬱鬱蔥蔥的綠化園林,左側大樓一層銀白色的立柱間,正是海康威視幼兒園的入口。

  “早上好!”劉軍準時把兒子送入園,和其他家長、自己的同事打著招呼。此前,劉軍剛帶兒子在公司二樓的食堂吃過早餐,還共度了一段繪本閱讀時光。“8點多吃完早餐,時間還很充裕,我和三個同事每天輪流給孩子們講一會兒繪本。”工作繁忙的劉軍很珍惜這樣的親子時光。

  2013年大學畢業後,劉軍就一直在海康威視工作,忙起來的時候,平時也要加班到晚上11點。海康威視幼兒園的出現,讓劉軍在每日的忙碌間隙,也能找到一些陪伴孩子的機會。

  即便是電梯擁堵的上班早高峰,劉軍送完兒子入園,只要不到10分鐘時間,就能抵達自己位於19樓的辦公桌前。有時,在疲憊的工作間隙,或在匆忙的午飯時間,無論是從19樓的辦公室,還是2樓的員工食堂,透過巨型玻璃幕墻,劉軍都能望見兒子所在的幼兒園,看見孩子們在小廣場上玩耍、歡笑。儘管,劉軍往往難以在模糊的人群中識別出兒子,但那些小小的身影已足以成為繁忙工作後的溫柔與安心。

  相對於下午三四點就放學的普通幼兒園,海康威視幼兒園的放學時間更晚——下午5點半。如果準時下班,劉軍就能帶著兒子一起回家,但有時,他也會把兒子帶到自己的辦公室,陪自己加會兒班,“辦公室裏,同事們放了很多小朋友的書。”

  2019年,張麗發現自己再次懷孕。好在讓丈夫帶兒子去上班成為可能,張麗可以騰出一隻手去養育二孩。

  “人家都説帶兩個娃很累,但我家,老公負責一個,我負責一個,比原先預想的要好很多。”張麗感慨説,妹妹的出現也讓哥哥變得懂事,減少了自己的負擔,“他們關係很和睦,哥哥會給妹妹讀繪本,還會主動喂妹妹吃飯。”如今,張麗由衷慶倖。

  抱團接娃和貼心的困難班

  在中策橡膠集團住宿區,利用兩幢七層建築的一樓架空層和樓間空地,錢塘區首家嵌入式幼兒園——朝陽幼兒園應運而生。

  朝陽幼兒園有237名在園兒童,其中,九成以上的孩子戶籍不在杭州,他們的父母來自安徽、河南、江西、甘肅、山東等全國各地。

  下午4點半,一些身穿藍色工作服的家長陸續抵達。他們從一墻之隔或兩公里外的廠區下班趕來,在幼兒園門口等待著孩子放學。

  但每天,在此等待6歲女孩優優的面孔並不都相同——有時,是當天白天休息、晚上值班的爸爸;有時,是剛下班的媽媽;還有些時候,是爸爸或媽媽的同事。“同事間會抱團,誰當天有事,就互相幫忙把孩子先接到自己家。”41歲的萬鳳雲感慨道。

  接送的距離其實很短,萬鳳雲一家居住的出租屋和幼兒園只相隔十分鐘步程,而她的很多同事則住在幼兒園所在的住宿區內。

  優優是萬鳳雲的小女兒,大女兒17歲,大女兒小時候是待在老家安徽合肥。

  自2006年來到杭州,萬鳳雲和丈夫已在中策橡膠集團的輪胎生産流水線上工作了15年,但小女兒的入園問題一度困擾著他們,“房子和戶口都沒有解決,公辦幼兒園進不去,私立幼兒園學費又貴。”

  此前,他們也只能把小女兒託付給老家的父母,每隔一個多月回一趟合肥看望,兩地相隔400多公里,“以前是綠皮火車,後來坐高鐵,只要兩小時。”每次分別,萬鳳雲都免不了心痛。

  後來,從同事的口中聽説朝陽幼兒園就在公司園區內,且專門接收集團員工的子女,優優才被接回杭州。萬鳳雲夫妻倆搬出宿舍單間,在離幼兒園不遠的地方租下一間一室一廳的房子,終於和兩個女兒在杭州團聚。

  萬鳳雲説,現在自己成了被老鄉羨慕的對象,“他們有的在商場做銷售,有的在其他公司打工,孩子如果想留在身邊,只能送去收費貴的私立幼兒園”,而且幼兒園為家長考慮,還開設早困難班(7點15分到7點半)、週六困難班、小長假和寒暑假困難班。

  張麗、劉軍均為化名

  記者 張蓉 通訊員 季俊豪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