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女大學生當全職住家保姆月入過萬 是人才浪費嗎?

2021-12-31 09:18: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鄧崎凡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話説起來輕鬆,道理也人人能懂,但一落到具體的事兒上,卻容易遇到讓人難以接受的情況。好比,大學生當保姆。

  保姆,一個類似“打雜”的工作,在很多人眼裏甚至連正經職業都算不上;大學生,接受了十多年的正規教育,讀了那麼多書,幹什麼不好,非要去幹這個,合適嗎?

  鞋合不合腳,腳知道;工作合不合適,做的人知道。有這麼一個案例:29歲的山東女孩劉宇大學學習音樂專業,曾在日本留學一年,會拉小提琴、彈鋼琴,還能講一口流利的日語。她現在在北京是一位全職住家保姆。做飯、打掃、輔導孩子功課……在這個行業一幹就是5年。

  近日,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儘管很多人不理解,但她自己很滿意現在的工作:月收入過萬,包吃住,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類似劉宇這樣的案例,這些年越來越多。較高的收入、穩定的工作環境,加上“我喜歡”的態度,讓很多人和劉宇一樣,對這份工作有了不同常人的看法。

  可即便“千金難買我願意”,但還會有旁觀者評論,這是人才浪費。

  “人才浪費論”一點都不新鮮。海歸去當城管了,是人才浪費;博士去中學教書了,是人才浪費;名校畢業生賣豬肉了,是人才浪費……在“人才浪費論”者眼中,好像沒有不浪費人才的職業,只有站在雲端超凡脫俗的“人才”。

  就拿“保姆”來説,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家政市場的供需缺口達上千萬人,未來五年高層次家政行業專業人才的缺口高達20萬。消費者對學歷和一技之長都非常看重,精品保姆更成為市場“香餑餑”。可在巨大的人才需求情況下,國內開設家政專業的大中專院校寥寥無幾,一些開設相關專業的學校也面臨招生難的尷尬。大學生當“保姆”是人才浪費的爭論一直不絕於耳。

  “人才浪費論”的潛臺詞是,職業分三六九等,從事職業的人也因此會被分為三六九等。

  職業本沒有貴賤之分,但不同的工作強度和回報高低,卻決定了不同職業在人們心中的等級和地位。説到底,家政工這類的職業會被認為是“浪費人才”,原因可能就在於回報太低。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課題組于2019年6月至10月先後在北京、濟南兩地,對1591名家政工進行訪談,併發布調查報告。根據報告,兩地住家家政工日均工作時長超過13小時。北京、濟南受訪的養老護理員平均小時工資分別為14.8元/小時和14.2元/小時,僅為當地最低小時工資標準的61.7%和74.3%。

  劉宇們是站在這一行業“金字塔頂端”的人,雖然收入和工作狀態讓自己滿意,卻依然無法改變大眾對行業的固有印象,這不得不再次提醒人們:家政行業的發展已經把行業制度建設甩在了身後。家政行業的人才培養、薪酬待遇、職業準入和職位晉陞等體系建設已迫在眉睫。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理想的職業”,但每個人都能有“職業的理想”。社會要提供實現這種職業理想的土壤和條件。在一個健康發展的職業體系下,個人選擇何種職業應該以意願和能力為前提,而不是以身份去定義和評價職業選擇。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更加理直氣壯地説出這句話:大學生當“保姆”,有何不可?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