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家藥品集採開展3年 老百姓用藥便宜了多少?

2021-11-04 09:1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4日電(記者 張尼)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試點方案》。隨後,中國開始在全國4個直轄市和7個副省級城市進行帶量採購試點,簡稱“4+7”。

  如今,國家藥品集採開展已經3年,成效如何?老百姓的藥費降了嗎?

  五批集採覆蓋218種藥品 平均降價54%

  2018年,伴隨“4+7”拉開大幕,藥品提質降價成為主旋律。

  根據中國藥學會和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3日在北京發佈的《中國醫保藥品管理改革進展與成效藍皮書》,目前,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已經成功開展五批,共覆蓋218種藥品,平均降價54%,中選藥品價格從國際價格的2-3倍以上下降到與之相當的水準。

  數據顯示,集採改革以來截至2021年9月,累計節約費用約2500億元。

  從藥品品類來看,國家組織藥品集採已經覆蓋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慢性B型肝炎等慢性病和常見病的主流用藥。

  這其中,高血壓用藥21種,佔降壓藥市場規模的50%以上,使用最廣泛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價79%,年治療費用從300元降至60元。

  糖尿病用藥共有15種,涉及金額約佔口服降糖藥市場規模的60%以上,集採後平均降價69%,使用最廣泛的鹽酸二甲雙胍片降價53%。

  B型肝炎治療藥物替諾福韋,集採前價格為10.61元/片,年治療費用3800元,集採後價格降至平均0.38元/片,降幅高達96%,一年治療費用降至137元。一線用藥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酯年均治療費用也分別從5500元、6000元下降到70元、150元左右。

  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主任賈繼東看來,隨著醫保目錄的日益完善和藥價降低,我國肝病藥物選擇更加合理,診斷和治療率得到提高,從而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實現了更優策略的保障目標。

  救命藥可及性增強

  2018年,電影《我不是藥神》讓外界對高價抗癌藥的關注度提升。如今,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抗癌藥的可及性也在增強。

  以腫瘤治療藥物吉非替尼為例,集採前價格為132元/片,年治療費用高達4.7萬元以上,集採後價格降至平均41.8元/片,降幅達到69%,年治療費被控制在了1.5萬元左右,醫保報銷後患者個人僅承擔約0.6萬元,負擔大大減輕。

  此外,國家藥品準入談判也提高了患者的用藥水準。2018年談判成功的17種抗癌藥,2021年第一季度比談判前,藥品用量增加25.8倍、藥品金額增加8.8倍。

  藍皮書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醫保藥品中抗腫瘤藥的金額佔比呈上升趨勢,從2015年第一季度的7.0%增長至2021年第一季度的13.9%。

  抗腫瘤藥亞類的金額、用量及同比增長率在談判藥品的帶動下都有明顯提升。患者對抗腫瘤藥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均獲得較大程度提高。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醫療保險服務處處長冷家驊分析稱,“隨著國家醫保局的成立和醫保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的建立和逐漸完善,腫瘤診療所需創新藥物價格昂貴、使用途徑不規範、市場供應有限的問題得到極大改善,救急救命的好藥的大量引入,優化了目錄結構,改善了醫療生態。”

  原研藥不再享受超國民待遇

  國家組織藥品集採還帶來了群眾用藥品質水準大幅提升。

  帶量採購將原研藥與同等品質的仿製藥放在同一平臺公平競爭,競爭結果直接與銷量掛鉤。集採模式下,原研藥不再享受超國民待遇,促進了優質仿製藥對原研藥的替代,大幅提升了群眾用藥的可及性。

  此次發佈的藍皮書顯示,第一批集採藥品原研藥使用量佔比從22%降至11%;其中,用量較大的阿托伐他汀鈣片原研藥佔比在“4+7”試點地區從50%降至25%,在其他地區從37%降至11%。

  從藥品療效來看,仿製藥也沒有令人失望。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藥學部主任張蘭根據真實世界研究得出,“4+7”帶量採購中標藥品中,14個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與原研藥在臨床上具有等效性,能夠保障人民群眾享受優質、價宜的藥品。

  如今,為了享受改革紅利、搶佔市場,仿製藥企業正不斷加大一致性評價投入力度。

  來自藍皮書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底,已有537個通用名品種、2696個産品通過一致性評價。

  分析認為,集採改革使得藥品生産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頭部藥企將發展重心轉向首倣、難倣藥品的開發,提升了藥品品質水準。

  而一系列舉措背後,最終受益的將是每一位普通患者。(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