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數字閱讀讓盲人的世界有了更多“色彩”

2021-10-18 09:07:00
來源:法治日報
字號

  數字閱讀讓盲人的世界有了更多“色彩”

  記者調查我國盲人閱讀問題

  □ 本報見習記者 張守坤

  □ 本報記者   趙 麗

  10月13日,中國盲文圖書館一間辦公室內,殷夢蘭正在聚精會神地工作,她的一雙手正在電腦鍵盤上飛速跳躍著。

  與手指靈活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殷夢蘭的視力是有殘疾的,她是一名視障人士。推動她人生際遇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是閱讀:小時候,她去盲文學校學習盲文,參加中考、高考;如今,她進入盲文圖書館工作,每天堅持聽有聲書,既拓寬了知識面,又實現了娛樂休閒的目的。

  在我國,像殷夢蘭這樣存在視力障礙的人有1700多萬。他們是如何進行閱讀的?目前發展正盛的有聲閱讀能否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在盲人閱讀推廣過程中,還有哪些可以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帶著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近日探訪了中國盲文圖書館。

  盲人圖書掣肘頗多

  數字閱讀應運而生

  “盲文的組成是以‘方’為單位的,每方有六個點位,一般3方左右組成1個漢字,漢語盲文由中文拼音的聲母、韻母、音調組成。”

  在中國盲文圖書館內,該館文化教育部主任范興坤指著挂在墻上的漢語盲文符號對照表,向記者述説著盲人閱讀方式的變遷。據其介紹,自從19世紀20年代法國盲人路易布萊爾在夜文基礎上改進發明瞭六點制盲文後,摸讀盲文便成為盲人學習的重要方式。

  館內工作人員滕紅雨通過摸讀盲文進行閱讀已經近50年了。他介紹説,視障人士一般通過一兩個月的練習,就可以熟練掌握盲文的編碼,這幾個點念什麼、那幾個點念什麼都可以回答出來,但真正理解並熟練通過摸讀盲文進行閱讀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大量反覆練習。

  不過,摸讀盲文並不是所有盲人進行閱讀時所必需的。

  據中國盲協主席李慶忠介紹,視力殘疾一般分為盲和低視力兩類,盲就是失明,眼睛感受不到一點光;低視力雖然看不清東西,但能感受到一絲亮光,並不是完全漆黑。

  “對於完全看不見的人來説,盲文是必需的;對於低視力者來説,除了閱讀專門的盲文書籍外,還可以看大字書。”李慶忠説。

  雖然盲文書籍能滿足部分視障人士的閱讀需求,但紙質圖書有一定的局限性。記者在盲文圖書館看到,盲文書比普通書更大、更厚。

  對此,范興坤解釋稱,一般200多個漢字轉換成盲文,可能要佔據一頁紙,一本很薄的漢文讀物製成盲文圖書後體積要增加很多,儲存和攜帶都不太方便。並且,盲文紙的紙漿、製作工藝等都有特殊要求,才能保證盲點清晰不破,經得住盲人反覆摸讀。編校流程、印刷工藝等與普通的書籍相比,也更耗時間和成本。

  如何破題?網際網路的發展為盲人閱讀提供了更多可能。

  近年來,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數字閱讀發展越來越快,給視障人士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便利。

  中國盲人協會副主席、中國盲文圖書館資訊無障礙中心主任何川告訴記者,目前視障者除了可以聽有聲書外,還能聽Word、TXT、PDF等電子文本。“聽的方式也有好幾種,比如在電腦上裝讀屏軟體,聽著讀屏聲音就可以操作電腦;中國盲文出版社設計的陽光聽書郎聽書機,可以隨身攜帶隨時閱讀電子文本;還可以利用智慧手機聽有聲書。”何川説。

  在盲文圖書館閱覽室,記者見到了最新的智慧讀書機。它像一部小手機,可以充電也可以放入電池,激活後就可以使用,還有網路下載功能,盲人讀者可以從中獲取海量閱讀資源。

  據中國盲文圖書館典藏借閱部副主任樸棟淑介紹,這些讀書機可以免費借閱、郵寄給全國的盲人讀者。按照樸棟淑的講解,記者在讀書機完全黑屏的情況下第一次操作,不一會兒就找到了想要的網路書籍資源,十分方便快捷。

  數字閱讀方便快捷

  全面推廣遇到瓶頸

  實際上,早在2017年9月,中宣部、財政部、中國殘聯等多部門聯合啟動了“盲人數字閱讀推廣工程”,包括構建盲人閱讀融合出版與傳播平臺;依託400家公共圖書館,免費向盲人出借20萬台智慧聽書機;依託100所視障讀者教育機構,免費向盲人出借1000台盲文電腦盲文電子螢幕。

  盲人數字閱讀給視障人士帶來的便利是顯而易見的。

  滕紅雨對音樂情有獨鍾,平常喜歡閱讀音樂方面的書籍,但國內這方面的盲文書籍以前比較少。他就通過寫信等方式,從國外的國家圖書館借來盲文樂譜,由於盲文樂譜是世界通用的,所以閱讀起來並沒有障礙。“如今,數字閱讀將很多平臺都打通了,隨時可以閱讀。”

  殷夢蘭則通過聽有聲書,找到了人生的新樂趣。每天下班後,她用智慧手機打開有聲書,聽聽小説,“生活豐富了不少”。

  同樣通過有聲書聽小説進行放鬆的還有在盲文圖書館從事校對工作的潘江。不過,如果要閱讀專業書籍,他還是習慣摸讀盲文書,“我們的‘摸’就相當於明眼人的‘看’。通過閱讀,我了解了許多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解決了日常生活中很多具體的困難”。

  但目前盲人數字閱讀推廣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難題,首先遇到的就是版權問題。

  “盲人不能夠享受到平等的著作權。比如,盲人在書店買了一本書,如果找人將這本書翻譯成盲文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要翻譯成有聲版,則必須經對方授權。”何川説。

  值得慶倖的是,我國已經簽署了《馬拉喀什條約》,該條約要求締約方在國內法中增加規定,對版權權利人的權利規定限制和例外,允許複製、發行和提供已出版作品的無障礙格式版,如盲文、有聲、電子文本等。何川告訴記者,現在我國著作權法已經修改,和上述相關條款內容相適用,該條約在我國正式生效的時間越來越近了,“將來越來越多的書可以被製作成有聲書、大字版,這對盲人來説是實實在在的文化福祉”。

  何川還提到,各地在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或均等化過程中,可能存在資源配置不均衡的情況。比如,北上廣深公共圖書館中都有自己的盲人閱覽室等,但在一些相對較小、較偏僻的城市,硬體措施還不到位,或者僅有一個物理空間,服務理念並沒有跟上。

  李慶忠則通過實地調研發現,一些地方的盲文圖書館、盲人閱覽室雖然配備了書籍資源和相關輔助設備,但到館的視障讀者屈指可數。如何通過優質服務吸引更多的視障讀者,是這些地方正在探索的答案。

  他還提出,出行不便也是導致盲人前往盲文圖書館或閱覽室動力不足的現實原因。

  多地探索破解難題

  保障盲人閱讀權利

  如何解決這些困難?在范興坤看來,閱讀習慣是需要培養的,想要吸引盲人來閱讀,乾巴巴地喊口號、説好處作用不大,只有找到適合盲人閱讀的方式,才能真正吸引他們。

  中國盲文圖書館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相關工作人員通過深入調研後了解盲人讀者的文化需求,策劃了名家講座、“博物之旅”、陶然讀書會、文藝展演等各種文化沙龍活動,組織盲文、電腦、音樂、朗誦、按摩、盲童興趣小組、盲童夏令營等文化教育活動,開展盲人資訊化應用、數字閱讀推廣、生活技能、書法繪畫、盲文基礎等知識培訓,吸引視障讀者主動走出家門,走進圖書館。截至目前,盲文圖書館每年平均吸引了3萬多人次到館參與各類文化活動。

  各地為保障盲人的閱讀權利,也紛紛展開行動。

  甘肅省圖書館成立甘肅省殘疾人閱讀服務中心,建立盲文及盲人有聲讀物閱覽室,專門為視障讀者提供閱讀和外借服務;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圖書館在改造升級時,特意設置少兒閱讀中心,為未成年人和盲人人群提供了更舒適的閱讀空間;山西省曾採購5000台“智慧聽書機”,盲人讀者可免費借閱……

  在採訪中,記者感受到,隨著盲人數字閱讀推廣工作的不斷開展,愛上閱讀的盲人讀者越來越多。便利的閱讀方式為盲人讀者打開了一扇知識大門,從此他們面前的路更寬了,他們的世界也有了更多“色彩”。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