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適老産品”銷量暴增七成 這屆2.6億“銀發族”玩的是什麼?

2021-10-15 09:24:00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字號

  “適老産品”銷量暴增七成

  這屆2.6億“銀發族”玩的是什麼?

  10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個季度,老年適用品數量同比增長33%,銷量同比增長73%。在一些新興領域,比如智慧家居、電器消費方面,銀發族的網購消費成交量也呈上升趨勢。

  紅星資本局根據京東消費及産業發展研究院發佈的《銀發經濟崛起——2021老年用戶線上消費報告》發現,如今以老年用戶為主體的“銀發經濟”正在加速崛起,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超2.6億,佔總人口數的18.70%。《中國老齡産業發展報告》預計,203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人將增長到3.7億。

  “適老産品”同比猛增

  健康服務類商品數量暴增超10倍

  根據報告顯示,線上“老年適用品”市場越來越繁榮。老年適用品,指各品類中專門為滿足老年群體需求製作的商品,比如老年服飾、老年食品、老年營養品等。

  從數據上來看,2021年前三個季度,老年適用品的數量同比增長33%,銷量同比增長73%。其中,服飾內衣的商品數量佔比達51%,品種最為豐富,恒源祥、七匹狼、銅牛、健將等品牌更受銀發消費人群偏愛;老齡電子産品市場有了興起勢頭,很多品牌推出老年手機、老年平板電腦等,而老年醫療、老年居家、老年文化娛樂等領域商品開發相對不足。

  數據顯示,健康服務類商品數量同比增長超過10倍,醫藥、營養保健品的商品數量同比增長超過1倍,健康領域還是銀發産業供給端最關注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80後、90後人群經常會為家裏老人網購物品,有一半的老年適用品都被年輕人買走。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個季度,35歲以下用戶網購老年適用品的數量佔比近50%,到2021年前三個季度下降到47%,老年群體自己網購的份額也在增長。

  通過網購滿足休閒消費需求

  周邊遊、園藝生活成交額同比增長超3倍

  從年輕人購買老年適用品,到銀發人群網購逐漸頻繁,如今老年用戶成為線上消費的重要增長來源。

  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發佈的第48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其中,50歲及以上網民佔比為28.0%,每4個網民中就有超過1個是50歲以上用戶。MOB研究院《2021年中國銀發經濟洞察報告》顯示,銀發人群網際網路使用率超過20%,卻是網際網路的價值洼地,是線上消費重要增長來源。

  受疫情影響,銀發人群數字化進程明顯加快,老年用戶網購的銷量同比增長4.8倍,華北、華東地區成交額佔比高於用戶數佔比,銀發族網購的購買力更強。

  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個季度,銀發族網購的米麵糧油、紙品濕巾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10倍。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外,銀發族也會通過網購來滿足自己的休閒消費需求。2021年前三個季度,銀發族在旅遊度假上的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10倍,本地周邊遊、園藝生活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3倍,花卉綠植、文玩收藏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50%。

  此外,在健康方面,也是銀發族關注的首要問題。2021年前三個季度,56歲以上用戶網購口腔齒科服務的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8倍,健康體檢、線上問診的成交額同比增長210%、71%。

  同時,銀發族的保健意識明顯提升,調節三高、明目益智類保健品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90%,養生、保健及滋補營養品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70%。

  跨越數字鴻溝

  銀發族手機消費增加了一倍

  相關數據顯示,在一些新興領域比如智慧家居、電器消費方面,銀發族的網購消費成交量也呈上升趨勢。如網際網路居家養老、智慧居家養老等概念和嘗試正在蓬勃發展,在消費領域,適老家居消費增長近1倍。

  2021年前三個季度,安全扶手、頸椎枕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5倍;電子鎖、智慧馬桶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70%;智慧晾衣架、恒溫花灑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50%。

  跨越數字鴻溝,銀發族手機消費增加了一倍。2021年前三個季度,56歲以上用戶網購手機的成交額同比增長99%。同時,銀發族在新型家電上的消費也明顯增長,家用洗地機成交額同比增長了8倍,智慧晾衣機、擦地/擦窗機器人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75%。

  在精神需求方面,休閒運動消費增長超過一倍。2021年前三個季度,游泳用品、休閒運動的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一倍,球類及棋牌運動的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80%。

  養花種草是老年人調節生活的一種方式,生活鮮花成交額同比增長169%,綠植盆栽成交額同比增長56%。但同時,數據也反映出一些問題,目前國內在老年居家、休閒、精神生活等細分領域的有效供給仍顯不足。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實習記者 申夢蕓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