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遷徙”亞洲象逛逛吃吃長胖了

2021-10-15 09:24:00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遷徙”亞洲象逛逛吃吃長胖了

  本報訊(記者 朱松梅)昨天上午,幾位雲南森林消防員來到《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主會場採訪間,帶來了曾因遷徙引發關注的亞洲象近況。通過視頻,逛逛吃吃的“短鼻家族”長胖了。

  2020年3月,生活在雲南西雙版納的亞洲象拖家帶口大遷移。15隻大象離開棲息地,一路北上,歷經17個月,迂迴行進數千公里後,終於在人類不斷投食引導之下慢悠悠南歸。“亞洲象的長相也與人類一樣各有特點的,‘短鼻家族’中的一位成員,鼻子和其他象相比略微短一些。”中科院昆明動物所高級工程師李維薇説,為了方便識別這個象群,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就為它們取名“短鼻家族”。

  “短鼻家族”逛吃的路上,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野生亞洲象搜尋監測任務分隊24小時守護,被網友稱為“最靚追象團”。如今,“短鼻家族”已回到老家附近,監測頻次不如之前那樣頻繁,但仍在持續。

  最近,分隊隊長楊翔宇完成監測剛從普洱市返回昆明。“14日淩晨,象群走到了普洱市的思茅區,距離老家西雙版納很近了,只有七八十公里。”楊翔宇説,普洱的氣候條件適宜大象生存,歷史上象群在兩地之間遷徙也屬於正常現象。所以,“短鼻家族”到底是留在普洱還是返回西雙版納,還是個未知數。

  過去數月,隊員們見證著這些大傢夥吃吃逛逛。楊翔宇説,來到普洱的這些天,“短鼻家族”好像肚子又大了些,身體又胖了點兒。“家族裏有一隻小象,之前還沒有人高,總是在母象懷抱裏簇擁著行走。現在它長大了,有時單獨跑出去,吃點東西,玩耍一下,再回到隊伍裏。”

  大象集體睡覺的照片,讓大家感受到動物的質樸溫情,一度走紅網路,這張照片出自亞洲象搜尋監測任務分隊A組組長張雄。

  “森林消防隊伍主要擔負森林防滅火和應急救援工作,用無人機、紅外望遠鏡監測活體野生動物,這還是頭一回。”張雄説,“最艱難的時候,每天只睡4個多小時,有時要跟著象群在深山裏跑幾十公里。”

  亞洲象所到之處,沿途百姓很高興,互相呼喊著“大象來啦!吉象到啦!”。據介紹,因為政府早就做好了野象預警教育和賠償工作介紹,所以,沒有一戶人家因為大象“糟蹋”莊稼、“偷吃”甘蔗而生氣。

  隊員們現場講述了很多有愛的故事。比如在玉溪市大龍潭鄉迭所村村委會監測時,旁邊圍了一大群“吃瓜群眾”,就像看比賽直播一樣熱鬧。一名婦女説:“現在大象在我家的田裏!”旁邊的村民就附和道:“哈哈,你們家多幸運啊!”在昆明市晉寧區夕陽鄉高粱地村,村民唐正芳得知大象會從他家附近經過時高興不已,主動把自家地裏的玉米稈全部割了拿給政府工作人員,放在象群會經過的地方,生怕大象餓著,“莊稼吃了可以明年再種,大象沒了就沒了”。

  一路追著大象,隊員們漸漸感受到人和大象之間的溫情。“大象越來越信任人類,一開始它們不吃人類投的食,後來我們一放食物,它們就用鼻子捲起來吃了。”楊翔宇説,這次去普洱監測的時候,在路上還遇到了30年未曾露面的雲貓;聽玉溪的工作人員説,綠孔雀數量也大為增加,這些都是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證明。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