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時評:罌粟殼10餘年禁不止 莫讓非法增香變“真香”

2021-05-21 09:49:00
來源:成都商報
字號

  罌粟殼10餘年禁不止 莫讓非法增香變“真香”

  既要加強對一些重點地區和中藥材集散地等重點場所的嚴格監控,也要死死盯住餐飲行業。

  2021年3月底至5月中旬,據媒體赴多地調查發現,多個國內的主要中藥材集散地存在罌粟殼地下交易,多個藥材商稱他們長期以每斤500至700元不等的價格向從事滷味熟食、小吃早餐的攤販或門店供貨。往食品中添加罌粟殼,在餐飲行業內不是什麼新鮮事。2016年,就有35家餐企食品中檢出罌粟殼成分,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店舖。而這次媒體報道也提到,有“知名餐飲品牌”也是批量拿貨。

  但需要指出的是,長期食用罌粟殼,對人體有直接的傷害,因此罌粟殼很早就被列入了禁止添加的名單中,屬於“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早在2008年,當時衛生部發佈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第一批)》中,罌粟殼就被列為非食用物質,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出於食品安全考慮,近幾年來,市場監管部門對罌粟殼違法添加,包括對地下交易的打擊力度也在不斷加強。

  然而,從媒體揭露的情況看,罌粟殼的地下利益鏈依舊相當龐大。首先,違法添加的需求量仍然很大,需求催生供給,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罌粟殼的黑市價格更是不斷上漲。其次,媒體暗訪的河北安國市、河南禹州市、江西樟樹市等地區的中藥材集散地,都存在著非法交易的情況。而且,一些賣家還明目張膽地搭建QQ群,通過相關社交平臺,尋覓買方、驗貨叫賣,公開兜售所謂的“秘制”香料。

  罌粟殼的地下交易有多普遍,利益鏈有多龐大,背後的違法添加可能就有多嚴重,這對於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來説,無疑是重大的隱患。而媒體對地下黑市的起底,説明對罌粟殼的非法交易和餐飲行業的非法添加,市場監管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打擊罌粟殼非法交易,對餐飲行業的末端監管,也應該是重要一環。其實,這些商家給食品違法添加罌粟殼,不管是直接放進湯料熬製,還是研磨成粉再添加,按照現有的技術,理應可以檢測出來。所以,對餐飲行業監管部門可以加大抽查抽檢的力度。

  罌粟殼的地下非法交易,之所以長期無法禁絕,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在餐飲行業的廣泛需求驅動下,製作、加工和販賣罌粟殼有利可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既要加大對一些重點地區和中藥材集散地等重點場所的嚴格監控,也要死死盯住餐飲行業。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熊志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