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震生十三年 108個“羅漢娃”的奇妙成長

2021-05-12 09:53:00
來源:華西都市報
字號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杜江茜李佳雨王祥龍王攀

  立夏之後,德陽什邡,這個川西小城的生活和緩如水。最近,當地人都興奮地議論著同一件事,電影《一百零八》即將上映,這是根據發生在這裡的真實事件改編而來。

  ——這是所有人心中從未忘懷的存在。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讓什邡成為極重災區之一。城中的千年古寺羅漢寺,第一時間接納損毀的什邡市婦幼保健院——寺內搭建起臨時産房,孕婦們緊急轉移避難。驚魂未定的她們在這裡生産、坐月子……晨鐘暮鼓之間,共有108名“地震寶寶”在寺內平安出生,人們歡喜地叫他們“羅漢娃”。“見死不救才是最大的忌諱。”昔日,羅漢寺住持素全法師的一句話,在那場舉國悲慟的災難中,詮釋了慈悲。

  如今,羅漢寺內,清凈莊嚴,香火鼎盛。在這裡出生的108個孩子和他們的家人一起,在走出羅漢寺的那一刻,如同水滴入海,匯入城中,回到生活。

  地震發生13年後,“羅漢娃”們都已長大,震中大愛,幾乎與這座城市的重建,同步成為人們記憶中最柔軟的部分。

  成長的“糾結”

  即將13歲的“羅漢娃”們有了自己的小小“糾結”,對於他們而言,生於地震,長在愛中,自我意識的第一課,就是怎麼才是正確地面對那極不平常的出生。

  5月7日晚上,中學生薑雨辰婉拒了記者採訪。這個即將迎來13歲生日的小小少年,通過母親轉達了感謝和歉意,感謝的是每年對“羅漢娃”的關注,歉意的是他決定遵從內心的選擇。“作為一名學生,他更希望自己是因為學業優異或品德良好而被關注。”姜雨辰的母親張國鳳總覺得,13年太快,仿佛昨日,那個在羅漢寺簡易帳篷中剖腹生下的孩子,轉眼間就已經能自己作出決定,像小大人一樣清楚闡述緣由。

  同一時間,姜雨辰的同校鄰班同學,49號“羅漢娃”陽成宇要在5月10日進行國旗下演講,老師給他定的主題與“512”汶川特大地震有關,母親黃文錦建議他講自己的出生故事。對此,陽成宇説:“我覺得我們關注的格局可以再大點。”但在私下,他告訴好朋友,“我不想讓自己在人群中顯得那麼特殊。”

  似乎,從襁褓稚子,到近志學之年,即將13歲的“羅漢娃”們有了自己的小小“糾結”,對於他們而言,生於地震,長在愛中,自我意識的第一課,就是怎麼才是正確地面對那極不平常的出生。

  其實,“羅漢娃”們對鏡頭並不陌生。

  從小到大,他們被各種鏡頭記錄過。周歲那場盛大的集體生日會上,他們是抓周抓到毛筆和零食的小胖寶寶;也是5歲時對著鏡頭説著“我是幾號‘羅漢娃’”的小朋友;到了10歲,他們會因為看天上的星星而被石頭絆倒摔到臉……

  “孩子10歲以後,我們就開始減少他參加活動和接受採訪的頻率。”5月的前10天,張國鳳就已經婉拒了兩個媒體的邀請,她覺得,雖然外面的世界是閃閃發亮的,但在自己的世界裏努力,才能更加踏實。

  龍莎莎的兒子傅梓航是受到關注最多的“羅漢娃”之一,機緣巧合下,他被明星吳京認作乾兒子。現在,他像個“小大人”一樣,不會主動向別人提及此事,但另一方面,當聽到好朋友議論電影《一百零八》時,又忍不住説出來。後來,龍莎莎聽著兒子講起這件事,不動聲色觀察著,眼前的少年注意力全在電視裏,語氣也是漫不經心的,她覺得可以放心了,“孩子不會因為自己是‘羅漢娃’而虛榮或者有優越感。”

  震後的記憶  

  當夜,大風大雨,黑暗中,嬰兒有力的哭聲讓身處余震中的人們都笑了。這個“地震寶寶”的名字是素全法師取的,其中“震雯”的“雯”,是“汶川”的“汶”的諧音。

  “媽媽,為什麼我的生日那麼不一樣,會和那麼多小朋友一起過?”在黃文錦印象裏,這是兒子第一次問到關於“羅漢娃”的問題。於是,她向孩子完整講述了當年在羅漢寺臨時帳篷裏生産的經歷。為了讓孩子對地震有一個概念,他們全家專門去了一趟什邡穿心店地震遺址。彼時,在殘垣斷壁的水泥叢中,已有綠意冒出,蒼涼堅韌。

  在黃文錦的印象中,最初聽説自己在寺廟裏出生的故事後,陽成宇還很興奮,驚呼自己有107個兄弟姐妹,但看到地震遺址後,他抽抽噎噎哭得特別傷心。直到現在,陽成宇還能回憶起幼時見到這一切的震撼,“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覺得媽媽很辛苦。”

  對於“羅漢娃”而言,知曉自己出生的故事,使他們大多數人對於“感恩”“愛”這些詞彙,有了人生最初的理解。

  在羅漢寺後院,立了一塊“一百零八羅漢娃誕生地碑記”,上面按出生順序刻下了“羅漢娃”的姓名,9列12行,正好108個。其中,名字裏含“震”字的有7個。

  第一個出生的孩子叫“震雯”,生於2008年5月13日早晨7時36分,時任什邡市婦幼保健院預防保健科科長的翟秋蓉拍下了這特別的一幕:在羅漢寺內東側茶園的一間禪房內,三張正方形禪桌拼在一起,構成簡易手術臺;一根粗糙且凹凸不平的木桿,就是輸液架;術中,一名醫務人員全程手持電筒照明。

  當夜,大風大雨,黑暗中,嬰兒有力的哭聲讓身處余震中的人們都笑了。這個“地震寶寶”的名字是素全法師取的,其中“震雯”的“雯”,是“汶川”的“汶”的諧音。

  “還有些用的不是‘震’這個字,可能是‘振’‘鎮’‘貞’,還有兩三個孩子因為其他原因改了名字。”張國鳳的兒子本來叫姜震,後來把“震”拆開,叫做“雨辰”,姜雨辰的小名是‘棚棚’,因為是在簡易的棚裏出生。“我們希望孩子記住出生時的不易,知道感恩。”她説。

  2018年,震後十年,翟秋蓉在“l08羅漢娃”的微信群裏發出倡議,讓大家都來寫下自己的地震記憶。本意是為籌備中的電影蒐集素材,但收到的回復卻讓她每次讀起都會紅了眼眶,“所有人都記得。”

  “家人”的幫助

  13年間,孩子們一起度過了一週歲、兩周歲、三周歲、五周歲和十周歲生日。最初危難中因為愛和理解而種下的種子,正在成長為參天大樹。

  震後重振山河路,當“羅漢娃”的父母們抱著他們走出羅漢寺,他們所要面對的,依舊是災後的重新出發。而唯一不同的是,這一段奇妙的緣分,讓這108戶家庭成為了一個大集體。

  熱心腸的龍莎莎是“108羅漢娃”微信群的群主,從最初政府組織“羅漢娃”們一起過周歲生日開始,13年間,孩子們一起度過了一週歲、兩周歲、三周歲、五周歲和十周歲生日。慈悲喜舍,空門不空,最初危難中因為愛和理解而種下的種子,正在成長為參天大樹。

  2009年,震後第二年,“羅漢娃”們收到一筆匯款,這筆錢成為了“108成長基金”,用於幫助有困難的“羅漢娃”。就在那一年,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小軒受到資助,在川大華西醫院完成手術。“我現在挺健康的,也能上體育課。”長大後的小軒是個眉眼秀氣、個性靦腆的女孩。她的家庭並不富裕,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歲零八個月時,她就被抱到了外公外婆家。小時候,兩位老人輪流每天騎著三輪車,載著孩子,穿過田野,走過村莊,接送她去學校。

  剛剛懂事時,小軒得知自己動過手術後十分恐懼。有段時間,她總是一遍遍問媽媽,“我會不會死?”後來,她上網查了資料,安下心來。她説:“我以後想當醫生,因為我的命是醫生和很多好心人救的,我也要為這個社會做點什麼。”

  如今,小軒平時住在學校,到週末放假時,外公仍會騎著那輛三輪車在校門口等她。和小時候一樣,小軒坐上外公的三輪車,祖孫兩人隨意説著什麼,慢悠悠回到那個屋前有著大片麥田,屋裏有個小院子的家中,她的歡樂,從來不少。“小軒之後,那筆錢一直沒動過。”作為志願者,龍莎莎覺得這是好事,證明“羅漢娃”們在健康長大。直到震後第10年,有一位“羅漢娃”患上腎病,父母線上上眾籌,大家商量後,在統計了另外幾位家庭困難的“羅漢娃”後,將剩下的錢一次性分給了他們。

  最好的季節  

  在黃文錦的手機裏,記錄著兒子從小參加公益活動的照片。去敬老院陪老人時,陽成宇會站上臺來一段演講;社區免費為困難群眾理髮時,他就是打下手的“小夥計”……

  如今,善意澆灌下的花朵,正在努力綻放。

  在黃文錦的手機裏,記錄著兒子從小參加公益活動的照片。去敬老院陪老人時,陽成宇會站上臺來一段演講;社區免費為困難群眾理髮時,他就是打下手的“小夥計”;當要治理城市環境時,他會墊著腳用力去鏟路邊的“牛皮癬”廣告,也會在河邊拾撿垃圾……“看著敬老院的老人孤零零住著,我就想去陪陪他們。”小時候,陽成宇想做科學家,現在他覺得做一名主持人也挺好,能為大家帶去歡樂。

  姜雨辰在知道了自己的出生故事後,頗有“大哥”精神,覺得每一個“羅漢娃”都是他的弟弟妹妹,要照顧好他們。“他總説,自己是第三個出生,前面兩個都是姐姐,那他就是最大的哥哥。”張國鳳説。

  這位熱心的“羅漢娃”大哥哥,小時候想當解放軍。現在,這個理想更加具象,他想考上電子科技大學,未來在科技強國中,盡一份綿薄之力。

  因為住得比較近,幾位“羅漢娃”媽媽的交流相對較多,但説起13年來印象最深刻的畫面,她們首先想到的卻都不是地震。

  在龍莎莎的記憶中,2009年初夏,“羅漢娃”們周歲生日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很多愛心人士聚到了一起。其中,一對衣著特別簡樸的老夫妻給每位“羅漢娃”都發了一個紅包,笑瞇瞇地祝福寶寶們健康長大。“他們看上去也不富裕,但是真的就像是孩子們的親長輩一樣。”她説。

  這個在暴雨中完成生産的“羅漢娃”母親,當時就紅了眼眶。

  對於張國鳳而言,每年的農曆新年,她都會帶著全家人去羅漢寺拜一拜。這時,總會碰見什邡市婦幼保健院的醫務人員和別的“羅漢娃”媽媽,大家相視一笑,共同向這方曾庇護自己的地方,和那些幫助自己的人,表達心中感謝。

  5月10日一早,“羅漢娃”陽成宇穿上校服,出發去學校,馬上就要演講了。最終,他還是在演講稿的開頭寫道:“從小,我就聽家裏大人告訴我,我出生在地震後,在很多人的幫助下……”

  ——這天,什邡天氣晴好,朝陽緩緩升起,城市逐漸甦醒,正是這個小城最好的季節。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