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遭遇了線上教育機構“資訊轟炸”

2021-03-12 10:1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我遭遇了線上教育機構“資訊轟炸”

  這段時間,短視頻平臺投放了很多線上教育機構的廣告,這些廣告大多針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的輔導,價格8-40元不等,有的還請名人站臺,宣稱為了搶佔市場,低價輔導是培訓機構送給家長們的福利。

  今年寒假前,我愛人在某視頻平臺報了一家知名教育機構的低價課,針對一年級語文數學雙科,不到10次課。之前,報一門線下輔導課都要近千元,這個價格很划算。其實我們對這個網課也沒抱什麼期望,就是給孩子在假期裏找點事情幹罷了。很快,教育機構寄來一個“大禮盒”,裏面有輔導資料、文具、電子錶等,給人第一感覺就是“物超所值”。

  如今,課已上完,我們才發現網上低價課程就是一個先導宣傳課,是輔導機構採取的一個行銷策略,重點在春季開學後的課程,後續一門課程都要上千元,想辦法讓家長“續報”才是低價課程行銷的目的。

  輔導機構人員都有專門分工,很多人的任務就是想法讓家長 “續報”。班主任和家長聯繫最多,兼任客服、銷售的職責。家長們來自全國各地,班主任會建個近百人的家長群,群也有編號,可以推知每個班主任不止負責一個群,而後,班主任和教務老師在群裏一起發廣告,不斷強調限時優惠、折扣等,簡直像資訊轟炸。時不時有人提些問題,還有人幾天之內會重復發送付款截圖之類,我感覺他們是“託兒”,但真假難辨。

  幾次課的內容都是上學期學過的,主講教師宣稱均是985、211院校畢業,每次課最後幾分鐘專門向家長重復宣傳其後續課程,不斷告誡大家,每個主講老師班級名額有限,一定要“搶報”才能選中孩子喜歡的老師。每次課結束都有幾道作業題,班主任針對孩子課堂表現和作業情況,表面上向家長反饋和溝通,實則針對性地“電話轟炸”推銷後續課程。班主任每天都會打我手機,微信上也不停和我套近乎,每晚10點多都會給我發一條報名付款的連結。

  為了吸引孩子們主動“續報”,他們採取積分換禮物的“激勵法”,主講教師每次課上都會強調,積滿積分才能拿到禮物。實際上,完成低價課,積分根本不夠,必須續報才能積滿。還有一次面向家長的“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專題講座。主講老師借用“高大上”的教育理論來包裝,一再強調“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目的就是讓家長重視一定要報後續線下課程。

  前段時間,很多媒體都報道了當前線上教育瘋狂“燒錢”的現象。輔導機構行銷支出巨大,線上教育機構的行銷大戰體現在低價行銷、“撞臉”廣告、資歷造假、誇大效果、販賣焦慮、超期繳費、卷錢跑路等亂象,結果是教育性質越來越弱,資本性質越來越強,“虛火”旺勢在廣泛蔓延。

  一些線上教育廣告吹得天花亂墜,實際效果並不那麼理想。就筆者所體驗的這個低價課程而言,儘管學生在進入系統後,會被自動分成諸多小班,但本質上還是大班授課,線上直播很難達到一對一輔導,老師大多自問自答,孩子自製力不強的,也需要家長在邊上跟著一起學。

  必須承認,資本市場激烈的生存競爭,使得培訓機構對資金的依賴性很強,他們設計了低價輔導課的行銷策略,並在行銷手段和獲取客源上下足功夫,線上教育機構之間的惡性競爭必然會以擾亂線上教育秩序、犧牲教育品質為代價。

  此外,一些教育機構所傳遞的超前競爭、分數至上這種“激進的”價值觀,並不利於健康教育生態的形成,只會加重家長之間的焦慮和攀比。當然,作為學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家長們有主動選擇“消費”線上教育的權利,但也不排除一些家長“耳根子軟”,禁不住課程銷售的“資訊轟炸”式行銷,就盲目續報課程的。

  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門發佈的《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中就提到,校外線上培訓機構要實事求是地制訂招生簡章、製作招生廣告,不得過度行銷、虛假宣傳、誇大培訓效果。很明顯,當下這種全網氾濫的低價行銷模式,破壞了線上教育市場的規範化。

  筆者並不是要否定線上教育,而是希望線上教育能夠形成一個更加健康、有序的競爭生態。滅一滅線上教育的“虛火”,不妨就從治理低價行銷的亂象開始,教育部門和監管部門都要及時發力,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建立監督舉報平臺、及時曝光等多類舉措,扭轉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規範行業市場競爭,合理引導家長進行理性消費。

  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也有代表委員提出相關建議,線上教育的亂象該管管了。

  胡波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