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江蘇中關村:雙鏈融合為高品質發展添動力

2021-02-18 10:50: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江蘇中關村:雙鏈融合為高品質發展添動力

  本報記者 過國忠 通訊員 張 栩

  21家

  江蘇中關村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雙鏈融合發展,已經形成了豐碩的成果,正在逐步成為全球知名的儲能産業科創中心。園區現有50余家企業,其中有21家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2月5日,記者來到江蘇省中關村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江蘇中關村)看到,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與江蘇中關村共建的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已建成5萬平方米研創場地以及4條中試線。

  該研究院投運2年來,服務行業內企業已超200家,實現技術服務收入超過1億元,申請發明專利54項,孵化成立了5家新型儲能科技公司,被評為江蘇省新型研發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

  “去年來,我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踐行新發展理念,圍繞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的高新區建設目標,在集聚高端創新資源、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營造創新創業氛圍等方面攻堅克難,加速將江蘇中關村打造為人才強、科技強、産業強、經濟強的創新型特色園區。”江蘇中關村分管科技的負責人説。

  高起點佈局高端創新平臺

  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發展以動力電池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瞄準行業內頂尖科研機構,高起點佈局高端創新平臺是園區在提升創新水準上的一個有效做法。

  江蘇中關村分管科技的負責人説:“我們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通過依託特色鮮明的産業和高端創新平臺形成引才聚才‘強磁場’,産業鏈和創新鏈深入融合發展,促進技術不斷突破,科技成果加快轉移轉化,為經濟高品質發展增添新動力。”

  近年來,園區先後引進建設中科院物理所長三角研究中心、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上海交大江蘇中關村研究院、東南大學溧陽研究院、電動汽車聯合創新中心等5傢具有較高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平臺,有效引領和支撐産業高品質發展。

  由中國工程院陳立泉院士和李泓研究員領銜的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圍繞國家、地區和企業在儲能技術領域的戰略需求,集聚高水準研發人員,以發展具有實用化前景的先進儲能技術為導向,初步形成全鏈條發展模式。

  “我們積極與國內外高校院所、行業企業合作,推進前沿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已開展高性能正極、高容量負極、鈉離子電池等多個項目的研究,還與西門子聯合共建工業4.0智慧製造創新中心,以智慧化、數字化服務為核心,開展共性技術研發,推動電池産業轉型升級向智慧製造邁進。”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説。

  記者了解到,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牽頭申報的兩個項目分別獲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立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立項,並與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了7個科學家工作室;與東莞散裂中子源、合肥國家同步輻射中心、北京懷柔國家科學城等開展國家大科學裝置聯動,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

  雙鏈融合園區發展顯特色

  2018年8月,由江蘇中關村和中科院物理所共建的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心)註冊成立。中心是中科院物理所“一村三湖”佈局的重要一環,主要瞄準前沿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國際學術交流和科學普及等功能,助力園區在新能源、高端製造等領域形成可持續發展競爭力,被列入2020年蘇南自創區省市共同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建設項目。

  中心已引進以5名院士、11名研究員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團隊。首批在園區應用的科技成果包括固態鋰離子電池、硅碳負極、鈉離子電池等國際先進技術,開始工業化量産;“室溫磁製冷”“新一代近室溫熱電材料與模組”等項目已佈局完成。同時,中心正在積極推進異質結光伏設備、熱電材料、硫化物固態電池、醫療電池、預鋰設備及新能源行業專業軟體開發服務等項目合作。

  江蘇中關村分管科技的負責人介紹,依託高端創新平臺和高層次創新人才,園區已在固態電池、硅碳負極材料、鈉離子電池等多項技術領域完成突破。

  江蘇衛藍新能源電池有限公司完成了2億瓦時固態電池産線建設並開始量産;溧陽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鈉離子電池在儲能電池領域得到有效驗證,開始量産;世界首個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示範項目在園區成功啟用。

  園區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雙鏈融合發展,已經形成了豐碩成果,正在逐步成為全球知名的儲能産業科創中心。園區現有50余家企業,其中有21家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中關村在動力電池産業方面,2016年起步,到2020年産業鏈銷售收入已超過300億元,已形成國內最完備、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創新型企業集群,預計到2022年可實現産值1000億元。

[責任編輯:張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