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文明新風樹起來 群眾負擔減下去

2021-02-10 13: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為遏制農村地區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盲目攀比等陋習,近年來,各地廣泛開展鄉風文明建設,大力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等文明新風,減輕了群眾人情往來負擔,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精神文化保障。

  浙江諸暨次塢鎮沈河村村民俞滿康近日辦了女兒出嫁酒,10桌酒宴總共花銷不到9000元。這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前些年,村裏舉辦婚宴,沒有三四十桌,沒有好酒好煙,根本拿不出手。沈河村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大家盲目攀比,婚禮開銷越漲越高,令村民們感到吃不消。

  2018年5月諸暨被確定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市,全面推進移風易俗行動。各村普遍訂立村規民約,確定紅白事酒宴開支上限;普遍成立紅白理事會,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等主動當“服務員”“記賬員”;黨員領導幹部帶頭承諾移風易俗,建立公職人員婚喪喜慶事宜報備制度……多管齊下、疏堵結合,有效扭轉了大操大辦的不良風氣。不少村民把省下來的錢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1491對新人為村級關愛基金捐資190余萬元。

  在安徽馬鞍山當涂縣太白村,以前村民隨禮至少一兩千元,現在通常是一兩百元;以前一場酒席二三十桌,現在不超過10桌;以前有的婚宴能辦兩三天,現在就一場。轉變來自於制度。太白村在全縣率先制定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實施方案、紅白理事會章程、道德評議會章程等,明確紅白事禮金標準,對酒席場數、桌數等也作出明確限定。

  往年婚嫁喪葬,一些花架子和封建迷信勞民傷財。太白村黨總支以文明實踐為抓手,凡是村民辦喜宴,村兩委成員主動登門客串主持,村黨總支書記致證婚詞、祝福新人;村民辦喪事,村黨總支書記帶領兩委成員集體憑吊。漸漸地,花架子不見了。村委會把農民文化樂園內閒置場地改建成移風易俗辦事大廳,並配套完善廚房、空調、音響、電子螢幕、桌椅等必備硬體設施,免費供村民使用,村民不再為張羅紅白事花冤枉錢。截至目前,村移風易俗辦事大廳已承辦紅白事65場,為村民節省110余萬元。如今的太白村,鄉風凈、民風純。

  四川涼山農村以前喪事大操大辦,有些家庭因喪返貧、債臺高築。近年來這種風氣得到有效遏制,很多村民自覺精簡喪禮。2019年,涼山金陽縣發佈了《遏制婚喪事宜高額禮金和鋪張浪費之風“十不準”》,黨員領導幹部操辦婚喪事宜必須簽訂廉潔承諾書。通過嚴格監督狠抓落實,全縣風氣為之一新。

  如今類似的措施正在涼山各地推開。雷波縣西寧鎮試點婚嫁彩禮統一管理,設定最高限額。普格縣修建民俗文化集中餐飲壩子,在統一的場地辦酒席,杜絕鋪張浪費、攀比之風。

  移風易俗,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示範。福建廈門組織黨員幹部帶頭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公開承諾本人及親屬不參與並帶頭抵制封建迷信、大操大辦紅白事等不文明行為和不良風氣。將黨員幹部舉辦婚喪喜慶事宜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清單,事前明確規模、地點、宴請對象。同時,暢通監督舉報渠道,以良好黨風、政風帶動民風、鄉風。

  安徽天長設立專門的舉報電話,組建移風易俗常態化巡察組,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舉辦或參與紅白宴會要按市紀委規定申報備案,不少人主動取消了計劃辦理的宴席。

  文明鄉風,需要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各地鄉村普遍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文明銀行”、“美德銀行”等,通過制定村規民約、群眾互相評比、廣泛宣傳引導,抵制不良陋習、營造文明新風。人情往來負擔大幅下降,群眾切身體驗到文明風尚所帶來的益處,進一步增強了移風易俗的動力。比如,山東棗莊嶧城區陰平鎮之前每戶每年人情往來花費5000元至6000元,現在降到了3000元左右。山東沂水縣從2017年起率先實行“殯葬全免費”政策,3年多來,全縣已有30258戶家庭享受政策。

[責任編輯:張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