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詐騙案件頻發 假投資為最常見行騙手段
中新社臺北11月15日電 臺灣近期詐騙案件頻發,行騙手段多樣且涉案金額較大。中時新聞網15日援引島內輿情分析系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的最新統計指出,臺灣較為常見的詐騙手段,依次為假投資、假網路拍賣及假提前還貸。
其中,假投資已連續三年成為涉案金額最多的詐騙手段。此外較為常見的方式還包括“釣魚”短信、網路交友、招聘、抽獎、公益捐款、房屋租賃、冒充公職人員等。
報道指出,根據臺“刑事局”統計,2023年,臺灣民眾被詐騙總金額高達88.78億元(新台幣,下同),為有統計以來新高。
綜合《工商時報》、聯合新聞網等臺媒報道,全臺各地詐騙案件近期呈多發態勢。彰化縣警察局局長陳明君15日表示,今年10月,全縣共受理詐騙案件688件,損失金額3.13億元,平均每日逾千萬元,其中投資詐騙佔總金額的七成多。
不同年齡群受騙形式不同,陳明君舉例説明,如年輕族群對網路接受程度高,接觸相關資訊的機會也較大,因此較易在網路購物中被騙;而年長者受騙則以投資居多,雖案件數量較少,但金額較高。
宜蘭縣當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縣1至10月遭詐騙累計損失13.3億元,以20至29歲的年輕人最多,但該年齡層多為網購被騙,金額不高;而40至49歲年齡層被騙案件數量較少,但金額最高,逾3.5億元。
在高雄,詐騙集團以股票實戰教學為名,通過社交平臺投放虛假廣告施詐。一女子自2022年起陸續被騙1500余萬元。警方在多地搜索逮捕15人到案。
屏東縣警察局14日公佈,今年1至10月,全縣共發生4992起詐騙案件,總財損逾19.77億元,其中單筆最高近2900萬元。其中,以徵婚為由的詐騙案件數量攀升,僅10月就發生37件,涉案金額逾2628萬元。
無獨有偶,在新北市,有關部門日前查獲一處借“愛情”為由進行詐騙的窩點,查扣現金33萬餘元、賓士車1輛,並拘捕20人到案。該窩點自2022年起設立,通過招募成員不斷擴大規模,甚至還編寫了“交友攻略”供詐騙成員參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學生遭詐騙的案件數量呈上升趨勢。臺南市日前公佈的最新統計顯示,10月受理1492件欺詐案件,金額逾9億元。其中學生遭詐案件佔8%。當地警察局稱,雖金額不高,但案件數量多,且呈增加趨勢。未來將通過現場及網路渠道宣講,降低詐騙犯罪發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