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陸生納保三年未果 歧視陸生最終誤臺灣(圖)

2015-12-01 20:4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希望陸生能比照外生、僑生等,納入健保的保障範圍。(圖/《聯合晚報》)

    臺灣“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希望陸生能比照外生、僑生等,納入健保的保障範圍。(圖/《聯合晚報》)

  台灣網12月1日訊 陸生在臺待遇一直是兩岸關係中的熱門話題。上月24日,“立法院程式委員會”將“大陸學生納入健康保險議題”列入27日“院會”討論議程。不過,27日由於“臺聯黨團”揚言提出440項變更議程案抵制議事,致使陸生納保案再次流産。

  回顧陸生納保進程,早在2012年10月11日,臺灣“行政院會”就通過“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在臺就學的大陸學生納入健保範圍,送交“立法院”審議。兩年後的2014年9月24日,臺“立法院”內政、教育及文化“聯席委員會”才對草案進行初審,但附帶決議要求陸生、外籍生應全額自付健保費,並待“全民健康保險法”配套修正後才施行。

  時至今日,陸生納保案已經提案三年之久,依然逡巡不前,並再次止步。臺當局“教育部長”吳思華對此感到遺憾。吳思華重申,站在教育立場,應一視同仁。目前僑生、外生都已有健保保障,唯獨陸生沒有,對校園和諧産生影響。

  陸生納保 臺灣真的虧本嗎?

  一直杯葛陸生納保案的綠營黨團一貫“逢中必反”。其反對陸生納入健保的理由集中在兩點。一方面,主觀認為大陸對臺有敵意,陸生不應享用臺灣的健保資源,這是完全的民粹作風,“臺獨”逆流。另一方面,反對者鼓吹臺灣健保已經入不敷出,再將陸生納入會增加健保負擔。這種擔心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道理,而實際上,完全不符客觀數據。

  比照臺灣外籍學生的健保數據,目前在臺的外籍學生有11300多人,他們均納入健保,每年自付款達1億零200萬元(新台幣,下同),僅使用不到一半約4500萬元,所以他們反而是為健保資源做出貢獻。按此數據,目前在臺的7800多名大陸學生,除非他們生病的次數超過外籍學生的兩倍,健保單位才有可能虧本。事實上,居留滿6個月以上的陸生納入健保,臺當局固然要補助,但和陸生自行負擔的費用相較,臺灣非但沒有吃虧,還佔了不少便宜。

  另外,依據2012年健保資料,臺灣全體納保人平均每人醫療費用為22653元,20至24歲平均每人醫療費用為8916元,外籍生平均每人醫療費用為3879元;2011年,外籍生平均每人醫療費用則為6166元。如果陸生比照外籍生繳納健保費,每年14988元,其中8988元由陸生自付,6千元由臺當局“衛福部”出,那麼無論與2012年或2011年相較,陸生可能花在健保上的錢都比他們繳的保費少,多繳的錢更可以貢獻給健保,用在其他納保人身上。

  大陸對臺灣學生早已一視同仁

  大陸方面對臺灣學生早已一視同仁。就讀大陸各類全日制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臺灣學生已經在2013年9月時,全部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享受與大陸學生同樣的醫療保險待遇。當地財政也將為這些臺生的醫保提供財政支援。比起在臺陸生,在陸臺生可以説更加幸福。

  大陸多年來一直對在大陸求學的臺灣學生予以歡迎、照顧,實行人道關懷,保障正當權益。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2014年3月的發佈會上表示,現在臺灣學生與當地大陸學生一樣,同等享有基本醫療的保險待遇。這是在大陸醫保整體水準還不高、資源還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對遠離親人來大陸就學的臺灣青年學子獻上的一份關愛。

  馬曉光説,大陸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在醫療保障水準、醫療費用支付比例以及政府財政補助方面都在不斷提高。相信隨著大陸醫藥衛生體系的深化改革,會發展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來滿足參保人員多元化的醫保需求。

[責任編輯: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