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民進黨、國民黨在島記憶體在感越來越弱 這股力量卻悄悄壯大

2018年08月21日 14:04:00來源:台灣網

臺灣藍綠陣營時常上演“全武行”。(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台灣網8月21日訊  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昨日(20日)公佈了島內最新一波民調。在這份民調中,民進黨方面一片慘澹:“蔡英文聲望低檔盤旋,停滯不前”“賴清德執政近一年首度出現不滿意度超越滿意”“民進黨認同度史上最低”,國民黨認同度雖有增長但也不甚理想。在藍綠存在感越來越弱的同時,一股力量卻在悄悄壯大。民調顯示,島內中性選民力量已接近半數,逼近藍綠勢力之和。

  據臺灣《中國時報》早前報道,臺灣朝野政黨黨員人數加起來僅約佔選民總數6%,其餘94%都是無黨籍。這意味著94%的大多數被6%的少數綁架。長期以來,臺灣一直都處在藍綠兩黨惡鬥的環境,久而久之,大家也養成非藍即綠的惡性迴圈。在這樣的時刻,無色覺醒于焉而生。“無色”代表沒有特定色彩的這群人,“覺醒”代表不被藍綠牽著走。

蔡英文持續在抵擋徘徊。(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2016年,民進黨以超高支援度上臺,兩年執政下來民心盡失。據臺灣《工商時報》報道,昨日的民調顯示,49.9%不贊成蔡英文施政,贊成僅三成,顯示蔡聲望停滯不前,依然在低檔盤旋。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去年9月上任迄今11個月,42%基本滿意其表現,45%不滿意,這是他上任以來首度出現不滿意度高於滿意。

  再來看政黨滿意度。4.8%強烈支援民進黨,19.7%溫和支援民進黨。20.2%溫和支援國民黨,4.3%強烈支援國民黨。46.9%為中性選民。換言之,目前臺灣藍綠勢力的分佈,大體上是24.5%綠、24.5%藍、46.9%是中性或獨立選民,藍綠力量不相上下,是“近2年來藍綠勢力最接近的時候”。

臺灣民眾的政黨認同民調

  據《中國時報》報道,“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認為,這項數據反映出,臺灣有為數可觀的人對兩大政黨失望與不滿。中性和獨立選民在過去2年中呈現了相當大的高低起伏,最低是在2016年6月的27%,最高點在今年7月49.6%,目前的46.9%仍是歷史高點。遊表示,臺灣正在出現一個空前的“政黨選民解組”現象,顯示兩黨正遭遇來自選民的空前威脅與挑戰。《中國時報》認為,中性選民接近半數,意味無色力量的快速覺醒,預計將反映在年底縣市長選戰的投票行為上。

  這種現象並非第一次出現,今年以來,就有多份民調顯示,島內有一股強大的聲音,期待“超越藍綠、真為臺灣著想的第三力量”出現。

臺灣朝野政黨黨員人數加起來約佔選民總數6%,其餘94%都是無黨籍。(圖片取自臺媒)

  今年5月,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民調發現,無論國民黨或民進黨,都有近6成民眾對其表現不滿,自認政黨中立者已達56.6%。逾6成希望臺灣能形成超越藍綠、真為臺灣著想的第三力量出現。

  據“中時電子報”7月報道,“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49.6%的人自認中性或獨立選民,達到空前最高的49.6%。另有57%的人覺得臺灣需要強大的第三勢力出現。遊盈隆稱,這證實臺灣社會渴望一個可取代兩大黨的強大的第三勢力。

讚不贊成兩岸三黨比賽愛臺灣民調。(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旺旺中時7月民調顯示,高達52.3%的民眾贊成讓國民黨、民進黨、共産黨三黨一起來比賽愛臺灣,反對的只有24.3%。分析顯示,不分泛藍或泛綠,贊成比例都超一半,達67.9%和57.5%。《中國時報》指出,面對臺灣內部長期陷入藍綠惡鬥和對立內耗的局面,輿論傳出“無色覺醒”的呼聲,並反思是否該有第三種選擇,讓國民黨、民進黨和共産黨一起比賽,由老百姓做評審,看誰最愛臺灣。而愛臺灣就是要讓臺灣人日子過得更好!

  到底誰更愛臺灣?臺灣民眾已經在“用腳投票”。

臺灣學子掀起出走潮。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大陸今年2月份出臺對臺31項措施,各省市迅速跟進,密集發佈多項利好,許多對臺灣發展失去信心的島內青年紛紛來大陸尋找機會。《中國時報》指出,相較于低薪、發展空間狹小的臺灣,大陸給予臺青更大發展空間,展現巨大磁吸效應。

  旺旺中時7月民調顯示,島內認同“九二共識”的比例達37.4%,超過不認同的35.2%,反映出民眾已逐漸感受到“九二共識”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被認為“天然獨”的20至29歲區間的民眾認同度高達38.1%。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並將於9月1日正式實施。居住證採用了居民身份證製作技術標準,採納了臺灣同胞提出的使用18位身份證號碼的建議。消息一齣便獲臺青點讚、叫好。

到大陸就學的臺灣學生數量爆增。(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打通任督二脈!”在大陸長期居住的臺青非常興奮,紛紛表示總算突破技術瓶頸,邁入“新的里程碑”。在大陸工作的臺灣教師認為,未來臺師在大陸學校任職的福利待遇將逐漸一致,並有可能享“國民待遇”,將強化臺高教人才西進浪潮。有人表示,這是兩岸一家親的最佳寫照,相信能提高不少臺灣人的認同。

  認同確實在提高。“臺灣民意基金會”昨日民調顯示,兩年間,贊成“兩岸同屬一中”的比例增加了11.3%,不贊成者下滑了14.2%。贊成“祖國統一”的人增加了6.7%,不贊成的人減少了4.4%,“這是一種不尋常的突變”,遊盈隆説。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台灣網資料圖)

  自詡“愛臺灣”的民進黨上臺後抗議四起,蔡英文自誇“臺灣經濟20年來最好”,最新民調卻發現,61.1%的臺民眾擔心家庭經濟狀況。到底誰是真正愛臺灣,誰可以讓臺灣人日子過得更好?

  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曾在新聞發佈會上指出,實際上,一個制度、一個政黨,究竟有沒有吸引力,關鍵在於能不能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當做自己的奮鬥目標,能夠讓老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能夠給老百姓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和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能夠給人民帶來更加美好的希望和願景。如果離開了這些,空喊什麼“愛臺灣”,或者標榜所謂的“普世價值”,實際上都於事無補,是騙不過老百姓的眼睛的。(木木)

[責任編輯:李寧]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