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寶島臺灣地理概貌

2021-01-19 13:57: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位置

  全省位於祖國大陸架的東南緣。地處東經12434′30〃(宜蘭縣赤尾嶼東端)至11911′03〃(澎湖縣望安鄉花嶼西端),北緯2145′ 25〃(屏東縣恒春鎮七星岩南端)至2556′30〃(宜蘭縣黃尾嶼北端)之間。北臨東海,東北接琉球群島;東濱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鄰;西隔臺灣海峽與大陸福建省相望,最近處僅130公里。全省恰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在戰略上,素有我國“七省藩籬”之稱。

  面積

  臺灣是中國一個由島嶼組成的海上省份。全省由臺灣本島和周圍屬島以及澎湖列島兩大島群,共80余個島嶼所組成。陸地總面積35989.7573平方公里。其中,臺灣本島南北長394公里,東西最寬處144公里,繞島一週的海岸線長1139公里,面積35788.0908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面積的97%以上,是中國第一大島。

  地形

  臺灣本島是一個多山的海島,高山和丘陵面積佔2/3,平原不到1/3。中央山脈、玉山山脈、雪山山脈、阿里山脈和臺東山脈(又稱海岸山脈)是島上的五大山脈。這些山脈的走向與祖國大陸沿海地區的山脈走向一致,都是有規律地從東北向西南方向平行排列。

  臺灣島地形,中間高,兩側低。以縱貫南北的中央山脈為分水嶺,分別漸次地向東、西海岸跌落。但由於高山多集中在中部偏東地區,就形成了東部多山地,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徵。

  臺東山地由中央、玉山等5條山脈組成高原狀地區,面積約22914.74平方公里。中央山脈偏于本島東側,縱貫南北,長達320公里,寬80多公里,諸主峰均在 3000米以上,成為全島的脊梁和分水嶺。區內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峰有16座。玉山山脈的主峰玉山,高3997米,為臺灣第一高峰,也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最高峰。山頂終年積雪,四週雲霧繚繞,銀裝素裹。阿里山脈山勢則比較平緩,主峰大塔山頂部平坦,是著名風景區。山地之中也有不少盆地和狹窄的平原,較大的有宜蘭平原,面積300平方公里。除了山脈之外,臺灣還是一個多火山的島。著名的有大屯山火山群、基隆火山群、澎湖火山群等。

  臺中丘陵 由阿里山脈以西呈帶狀分佈的丘陵和盆地組成。東部為丘陵,西部為盆地。本區盆地很多。主要有臺北盆地、臺中盆地、埔裏盆地、日月潭盆地等。臺北盆地約245平方公里,臺中盆地約400平方公里,均為重要農業區。

  臺西平原由西部濱海地帶的沖積地所組成,北窄南寬,面積約8000多平方公里,主要有嘉南平原和屏東平原。嘉南平原北起彰化,南至高雄,長180公里。最大寬度約 50公里,面積455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有3250平方公里,佔全省耕地總面積35.2%,為農業最盛、人口最密的地區。屏東平原為高屏溪的沖積平原,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是臺灣第二大平原。

  氣候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北回歸線穿過臺灣腰部。全省位置恰跨溫帶與熱帶之間,氣候特點與處於同一緯度的大陸雲南、廣西和廣東等地一樣,屬於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但它四面環海,受海洋性季風調節,終年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樹木蔥籠,百花芬芳,農作物南部一年三熟。

  臺灣的年平均溫度,除高山外約在22℃左右。一年四季,天氣總是暖融融的。4—11月,是臺灣的夏季,最熱的7月份,全省平均氣溫為28℃左右。從12月到翌年3月,為涼爽的“冬季”,與大陸長江下游的秋天相倣。最冷的2月份,全省溫度最低的臺北市的平均氣溫也仍在15℃左右;而此時在臺灣南端的恒春,平均氣溫還在20℃以上,宛如大陸北方的初夏,無怪乎人們稱它“恒春”,意即“四季長春”。一般地區終年不見霜雪,雪線位於海拔3000米以上地帶。

  臺灣是我國多雨的濕潤地區之一,年平均降雨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北部是我國少見的冬雨區。基隆平均每年有200多天下雨,素有“雨港”之稱。中部高山地區多暴雨,中央山脈個別地區年降雨量高達6000毫米。西部低平地區的雨水比北部少。大部分地區降雨時間集中在夏季,尤以6~8月為最多,幾乎每天下午都有一場雷陣雨。

  臺灣是我國受颱風影響最多的省份,附近海面為夏季颱風的主要通道。每年6~10月是颱風季節,其中7~9月颱風次數最為頻繁。

  資源

  森林寶庫  臺灣森林覆蓋面積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一半以上,約相當於江蘇、浙江、安徽三省森林面積的總和,比歐洲著名的山林之國瑞士的森林面積還大1倍,木材的蓄積量達3億立方米以上。臺灣因受氣候垂直變化的影響,林木種類繁多,包括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帶品係近4000種,是亞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園。臺北的太平山,臺中的八仙山,嘉義的阿里山,是全省的三大著名林區。這裡各類闊葉樹、藤類植物的濃枝密葉,終年遮雲蔽日。全省經濟林面積約佔林地面積的4/5,主要有紅檜、扁柏、臺灣杉、肖楠、馬尾松、樟、櫸、楠、櫟、樸等名貴木材,為舟船、枕木、橋梁等的上選材料。臺灣的樟科樹木居世界之冠。用樟樹提煉的樟腦和樟油,在醫藥上和化學工業上用途很大,是臺灣一大特産,産量約佔世界總産量的70%,最多時年産1000多萬斤。

  地下礦藏  臺灣現已探明的各種礦藏有200多種。但多數儲量不豐,鐵、煤、石油等資源尤缺。目前已經開採的礦藏有30余種。主要是:煤、硫磺、金、銅、天然氣等。煤是最主要的礦産,集中在北部地區,蘊藏量估計達5億噸,可開採量約為2億噸,但煤質較差。金、銅以東北部的瑞芳、金瓜石地區和東部中央山脈以東至海岸一帶為最富集。在臺灣北端大屯山一帶,還出産重要的化工原料——硫磺。這是我國天然硫磺儲量最多的地方。據估計,達200多萬噸。現已探明的油氣田,主要分佈在西部山麓和平原地區。

  水産資源  臺灣四面環海,又處暖流與寒流的交匯地,海産十分豐富,一向是我國重要産漁區。魚類多達500多種,其中以鯛魚、鮪魚、鯊魚、鰹魚、鳁魚最多。高雄、基隆、蘇澳、花蓮、新港、澎湖等地都是著名的漁場。近幾年臺灣還發展虱目魚、吳郭魚、鰱魚、鰻魚及蝦、貝等淡水養殖業。此外,臺灣出産的海鹽也久負盛名。從鹿港到安平之間的沿海地區是海鹽的主要産區。

[責任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