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對臺灣的衝擊
新華社臺北8月25日電(記者陳鍵興、姜婷婷)美國“大兵”倉促撤離,阿富汗局勢突變,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也在臺灣引發震動。十天來,此事件持續成為島內輿論熱點,臺灣輿論對一樁國際新聞有如此熱度是比較少見的。
8月中旬以來,臺灣媒體跟蹤報道阿富汗局勢,聚焦如何通過此事看待美國對臺政策走向和臺灣前途命運。綜觀島內相關分析,主要有兩大關切點。
其一,美國對臺灣的“承諾”靠得住嗎?
塔利班控制喀布爾消息傳到臺灣,“今日阿富汗,明日臺灣”之説被提出並引爆輿論,諸多媒體和分析人士從不同角度展開分析,關切臺灣會否像阿富汗一樣,被美國“用後即棄”。
“可割可棄”,有臺灣媒體以此作答。島內主流觀點認為,美軍在阿富汗20年,是為美國利益而戰。臺灣情況與阿富汗不同,但應引以為鑒,要“三個小心”:一是美國承諾的可信度,二是美國履行承諾的能力,三是美國國家利益是變動的。更有論者發出警語:應及早跳脫“跟美國走”的思維模式,美國利益不是臺灣利益,可能還是毒藥!
美國一些政治人物近日先後發表涉臺言論,一連串“多聲部”的論調成為臺灣輿論跟進解讀的“第二落點”。有評論指出,美國政治人物刻意將臺灣與以色列並列,欺騙臺灣一些無知者,綠營對此大感振奮,將其炒作為“美國承諾的亮點”,而對美方重申一中政策則熟視無睹,完全是自我陶醉、誤導讀者。
臺灣社會亦對美方發出質疑和批評。分析人士直言“臺灣不要戰爭的承諾”。見諸媒體的諸多言論提出,臺灣有權拒當美國玩弄政治權謀的棋子和籌碼而賠上人民身家性命;兩岸中國人有智慧和平解決爭議,美國應停止挑釁和挑撥。
其二,臺灣安危禍福何所倚?
針對臺灣社會熱議阿富汗局勢與臺灣的前途命運,民進黨當局領導人“靜音”多日後表態稱,“臺灣唯一選項是讓自己更強大、更團結、更堅定保衛自己。自己不作為,只依賴別人的保護,不是選項。”
這一説法引發輿論反彈。人們批評民進黨當局完全倒向美國,繼續販售“臺灣有事美國必來搭救”的政治搖頭丸、壯膽興奮劑。有論者質問:5年多來,包括進口“萊豬”、軍售、疫苗等政策,民進黨當局無不“唯美是從”,這就是臺灣唯一的選項吧?有評論更點明要害:如所謂“不依賴別人保護”是指充實自我防衛能力,顯然是落入陷阱而不知,與大陸軍備對抗最不智,重回“九二共識”才是正途。
對當局領導人表態中所謂“對臺灣不放棄用武力的人一時的善意或施捨,更不是我們的選項”,島內有識之士亦一語中的:這顯然是針對大陸,但事實是大陸最早提出“和平統一”,呼籲兩岸就結束軍事對峙狀態進行商談。大陸“不放棄使用武力”,完全是針對“臺獨”分子。當局應表達善意,重啟對話,讓兩岸關係有新開始,才是臺灣之福。
“臺灣何去何從”,在阿富汗局勢突變背景下,成為島內社會焦點之問。臺灣主流輿論發出強音,再次提醒當政者反省:被美國當成“反中馬前卒”的臺灣握有多少“不被出賣”的權力?對臺灣2300多萬人民的未來而言,維持臺海和平穩定最重要。
當下的臺灣,正從本土新冠肺炎疫情高發期中努力掙脫。疫苗接種、百業復蘇、生計解困是民心所繫,安定是所有百姓最關切的永恒主題。日前有為人師者投書媒體,對當局疾呼,言之切切:
“要窮盡一切辦法維護兩岸和平,而不是讓美日把我們作為圍堵中國的前鋒,放任政客、名嘴與宣傳機器叫囂愚民,不負責任地把臺灣推向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