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時評:“小明”再度被拒,現出民進黨當局的原形

2021-08-02 09:1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小明”再度被拒,現出民進黨當局的原形(日月談)

  民進黨當局把“民主進步”“人道人權”天天挂在嘴上,但一碰到兩岸關係的具體事情,卻處處表現得冷血無情:去年是趁你病要你命,眼下是在臺大陸學生打疫苗遙遙無期、大陸配偶子女“小明”們又一次被拒回臺就學。

  今年5月臺灣新冠肺炎疫情暴發,5月19日臺灣當局只允許持身份證、居留證的人士入境。因為陸配子女拿到這兩個證的條件最苛刻,等待時間最長,因此有些“小明”又一次無法回家。其中有的“小明”從去年春節之後就一直沒能見到父母。從去年春節開始,對於“小明”們入境,民進黨當局祭出了“花式”管理條例,其中的繁文縟節,沒幾把刷子你根本搞不明白。包括“小小明”“小明”“大明”,兩岸婚姻的“小明”,陸配前次婚姻的“小明”,“小一升學專案”的“小明”……一言以蔽之,為了管制“小明”,民進黨當局可謂心機費盡。難怪島內輿論諷刺説,民進黨當局如果把這個“洪荒之力”用在島內防疫而不是“小明”們身上,臺灣何至於付出現在這麼慘重的代價,淪落為現在的“疫苗乞丐”?

  民進黨折磨“小明”的理由聽起來頗為“正當”:防疫!但去年3月歐美疫情暴發,洋“小明”們如常入境臺灣,除大陸以外的學生也早早抵臺開學。今年臺灣疫情暴發,“小明”又被拒之門外,可一位洋“小明”致信防疫中心稱想念在美國的爸爸,島內防疫部門負責人當即承諾“專案”協助其父赴臺。對照去年此時,一位臨盆在即的孕婦苦求允許大陸丈夫入境照顧,臺防疫部門負責人陳時中回應“你也可以過去”,其冷血蠻橫令人瞠目。這種毫不掩飾的差別對待和故意歧視,恰恰成了臺灣防疫的“破口”。根據臺灣防疫部門的統計,疫情暴發以來,從美國、英國、日本等地移入的病例1200多例;而臺灣移入大陸的病例僅廈門一地,截至7月1日就有42例。島內專業人士還指出,臺灣5月以來暴發的這波疫情,正是從歐美輸入。

  去年以來在臺陸生、大陸配偶子女“小明”們所受的折磨歧視,已經把民進黨的所謂“民主進步”打回歧視蠻橫的原形。陸生錯過了畢業學期,錯過了秋季開學,因為未能及時拿到畢業證甚至錯過了繼續深造的機會。“小明”們不能回到臺灣家中,不能回到熟悉的幼兒園和小學校,滯留大陸親友家,未成年就飽受別離驚恐之苦。其間有媽媽堅持要等到孩子回臺見一面再上手術臺,有幼兒在視頻中哭喊“媽媽為什麼不要我”,有小妹妹頂著酷暑的大太陽站在臺當局領導人辦公室廣場高喊“讓我姐姐回家”……每個場景都是人道悲劇。

  事隔一年,據臺灣媒體報道,“小明”的母親居然還在為“小明”回家焦慮。一位母親為7歲女兒爭取到“新生專案”入臺,帶著證件到大陸接女兒,又被5月19日民進黨當局的“禁小明令”卡住不得回家。這位母親在臺灣家中還有1歲多的二寶和年邁的公婆,她還急著上班養家,現在返家無期,其痛苦可想而知。有一位“小明”母親急著申請“新生專案”讓孩子入臺,條文仍在,但被告知因為疫情專案申請停辦。“小明”的母親們不解,在臺的洋“小明”想念在美國的爸爸都可以得到“專案協助”,她們的生存、入學之困卻無人問津,“難道我們的身份是陸配,我們的孩子就必須忍受無止盡的等待和煎熬?”

  多麼痛的質問!這是陸配之痛,“小明”之痛,也是人道之痛,臺灣社會之痛。為了“反中”可以不守人道底線,為了“仇中”可以大行歧視之道,民進黨當局之冷血無情,莫此為甚!

  陳曉星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