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18年來了!臺灣基本工資調漲4% 卻沒有人高興得起來

2018年01月03日 10:10:00來源:台灣網

  臺灣包袱鋪,新年新態度!剛剛過完元旦小長假的撩叔上線了。這兩天大家的朋友圈都被“你好,2018”刷屏了吧,想當初,我們也是這麼客氣地跟2017、2016、2015……打招呼的,不過客氣歸客氣,一點不影響生活把我們虐得灰頭土臉。

2018年來了!臺灣基本工資調漲4% 卻沒有人高興得起來

  新年伊始,島內也發生了不少新鮮事。臺媒報道,2018諧音相近“愛你100”(“諧”得夠厲害),加上元旦有“一心一意”意涵,又適逢黃道吉日宜嫁娶,臺灣很多新人都選擇在這一天完婚,僅新北市一地就有249對新人在元旦走進婚姻殿堂。

2018年來了!臺灣基本工資調漲4% 卻沒有人高興得起來

  除了忙結婚,島內新出生的元旦寶寶也不少。截至1日傍晚,桃園市有37名新生兒,新竹市5名、新竹縣9名、苗栗縣5名,用嬰兒啼哭聲歡樂迎接新年報到。

2018年來了!臺灣基本工資調漲4% 卻沒有人高興得起來

  一邊是新人完婚,一邊是寶寶降生,真稱得上是“雙喜臨門”。當然還有一項新政策在元旦上路,那就是勞工基本工資漲到2萬2000元(新台幣,下同)、時薪140元,調幅為4.72%,預估有205萬名島內外勞工受惠。

  新年漲薪水,這應該是最讓人開心的事情了,不過從臺灣媒體和網友的反應來看,根本高興不起來。 

  為什麼呢?撩叔整理一下媒體報道和網友發言,找到兩個原因。

  其一,薪水漲了,物價也漲了;

  其二,物價比薪水漲幅還大。

2018年來了!臺灣基本工資調漲4% 卻沒有人高興得起來 

  從臺媒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新年到來,“健保”費、油價、工業用紙、故宮票價等支出都一路上漲,飲料店及麵包店等7大類商家元旦起也不再免費提供購物塑膠袋。用臺媒的話説,2018新年“漲”聲響!

2018年來了!臺灣基本工資調漲4% 卻沒有人高興得起來

  具體來看。最讓臺灣人引以為傲的“健保”,2018年資費進行了調整。其中,第一級投保金額連動調整為2萬2000元,影響300萬人、每人每月保費增加2至14元。第2類被保險人(職業工會)、第3類被保險人(農、漁民)最低投保金額,都調為2萬4000元,估計影響506萬人,每人每月健保費各增加33元、17元。幾項調整相加,影響規模將超過800萬人。

2018年來了!臺灣基本工資調漲4% 卻沒有人高興得起來

  另外,油價也創下兩年半來新高點。台塑石化公司日前宣佈,自2018年1月1日淩晨1點開始,調漲汽油批售價格每公升0.3元、柴油批售價格每公升0.4元;加盟加油站參考零售價,92無鉛汽油每公升26.7元、95 無鉛汽油每公升28.1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0.2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4.3元。

  臺灣中油方面也宣佈,即日(1日)起,島內各式汽油、柴油分別調漲新台幣3角、4角,調整後零售價92無鉛汽油每公升26.7元、95無鉛汽油28.2元、98無鉛汽油30.2元、超級柴油24.6元,調整後零售價創2014年12月以來新高。

2018年來了!臺灣基本工資調漲4% 卻沒有人高興得起來

  臺灣民眾向來對油價、電價感受極其敏感。想當初,馬英九2008年剛剛上任後,就曾因油電雙漲帶動物價上漲而飽受批評;2012年,馬英九第二次當選也因油電雙漲再次被罵翻。這些罵聲直到蔡英文上臺執政後才熄火。

  有意思的是,有臺灣網友拿出了對比數據,馬英九時期國際油價104美金,島內98無鉛每公升29.8元新台幣;蔡英文時期國際油價50多美金,島內98無鉛每公升29.9元新台幣。10年之間,國際油價降了一半,臺灣油價非但沒降,卻上升了0.1元。網友嘲諷,“當年痛罵馬英九油電雙漲的覺醒青年怎麼不説話了?”

2018年來了!臺灣基本工資調漲4% 卻沒有人高興得起來

  除了油價之外,環保相關規定部分,2018年起島內擴大購物用塑膠袋管制範圍,從現行7大類增加為14類,約有8萬家店家不會免費提供塑膠袋,消費者若有需要,就得付費購買。

2018年來了!臺灣基本工資調漲4% 卻沒有人高興得起來

  臺灣市佔率第一的工紙大廠正隆公司,日前也宣佈漲價。今年元旦起,調漲工業用紙價格每噸新台幣1500元,漲幅約12%至15%,以反應原物料、船運、環保及人工費用等原因調漲價格。

  臺北故宮博物院則鋻於博物館營運成本增加,調整票價。北部院區普通參觀券從250元漲為350元,團體參觀券也從230元漲為320元。

2018年來了!臺灣基本工資調漲4% 卻沒有人高興得起來

  看完了這些,再聽聽網友的罵聲,撩叔只能多送一份同情了!

2018年來了!臺灣基本工資調漲4% 卻沒有人高興得起來

  聲明:本文為“臺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與台灣網無關。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