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北市長選戰最終誰能勝出?臺媒:一項指標是最大關鍵

2022-07-18 10:0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國國民黨臺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右)17日出席活動。(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台灣網7月18日訊 臺北市長選戰開打,臺灣《中國時報》最新民調顯示,蔣萬安、黃珊珊與陳時中初步較量的支援度不相上下,“三腳督”態勢已定,究竟最後誰能勝出?除了“棄保效應”的發展動向之外,目前仍未表態的3成市民將是決定未來誰當選的最大關鍵。

  臺北市政治版圖曾長期呈現“藍大於綠”,近幾年中間選民愈來愈多,尤其蔡英文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加上最初由綠營支援的柯文哲連任兩屆臺北市長並創立民眾黨,讓中國國民黨版圖被瓜分,不再是絕對領先的政黨。

  臺北市6大選區中,士林北投和中山大同,選民結構傳統較偏綠;松山信義和大安文山偏藍,至於內湖南港和萬華中正,則是藍綠支援者互有消長。

  此次民調中,陳時中在內湖南港的支援度有24.5%,比蔣萬安多出8.6個百分點,卻與黃珊珊的24%不相上下。去年5月島內爆發疫情時,被臺當局“衛福部”視為防疫破口的萬華人至今“忿恨難平”,但蔣萬安在該區僅小勝1.5個百分點,與黃珊珊的差距也在誤差範圍內,並未吃到太多紅利。

  民進黨近年選舉主打“空戰”,受到不少年輕族群歡迎。此次民調卻顯示,黃珊珊對於39歲以下的年輕選民最具吸引力,民進黨提名的陳時中在3人之中反而最不受年輕人青睞,與新黨、親民黨關係密切的黃珊珊,搶到的不只是泛藍選票,也有機會搶到綠營最具優勢的年輕選票。

  被認為是3人中最弱的黃珊珊主要受惠于臺北市長柯文哲近來屢次炮打民進黨當局,加上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未經充分溝通就徵召張善政參選桃園市長,引發藍營內訌,讓不少藍營支援者轉喊支援民眾黨。

  不過,黃珊珊若最終以無黨籍身份參選,藍營支援者回歸,對蔣萬安的威脅就會減小,反倒對過去聲量較高的陳時中威脅加大,一旦差距拉開,棄保效應就會逐漸浮現。

  從民調看來,目前仍有高達3成左右的臺北市民尚未表態,這些人在選戰後期的支援度會愈加明朗,如何提出更具有吸引力的政見和願景將是3位參選人必須去努力的方向。(編輯/李寧 審校/李柏濤)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