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港媒:臺灣地區投資環境惡化 連連出現警訊

2022-05-27 10: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5月27日訊 香港中評社發表社論指出,臺灣地區重量級工商團體臺灣工業總會最近一連發出兩項警訊,一是對臺所謂“國安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改後“經濟間諜罪”不夠明確的不安;二是憂心電力不足,建議勿放棄核電。此外,臺灣地區爭取加入美國為首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落空,意味著難度更高的CPTPP也希望渺茫,臺灣亦非RCEP等經貿組織成員,臺灣投資環境惡化出現警訊。

  社論指出,臺灣這次所謂的“經濟間諜罪修法”,主要是配合美國圍堵高科技技術、人力流到中國大陸;儘管“修法”期間民間有許多不同聲音,綠營還是鐵了心在520完成三讀。更特別的是,條文明訂把第一審管轄權放在高等法院位階,加速審結時程。

  社論説,“新法”明訂,“不法”取得或洩露臺灣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秘密的“經濟間諜罪”,最重關12年,罰鍰最高新台幣1億元,祭出罕見的重刑與重罰。臺灣科技大廠在大陸都有工廠,甚至有相當大比例業務在大陸,公司內須有緊密聯繫,“最重關12年”的修法,讓企業人人自危,害怕一不小心掉進坑裏,或被羅織入罪,讓老闆或員工被抓去坐牢。

  還有,臺灣工總也關心企業在職人員進入大陸地區採取“事前審查制”,可能影響企業營運和研發活動以及商務運作,影響員工參與核心關鍵技術相關專案意願,對企業在研發人才運用與吸引海外高科技人才造成不利影響。

  社論表示,臺灣科技大廠在正常情況下,經常有人兩岸往返洽公,以後若都要“事前審查”,企業很難運作。據大陸海關主管部門統計,2021年臺灣對大陸出口總額高達近2500億美元,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更突破1700億美元。臺灣一邊從大陸賺得盆滿缽滿,又要這樣卡兩岸經貿,産業界甚是為難。

  其次是電力問題,臺灣官方説沒有缺電,但有沒有缺電企業界最清楚。依據民進黨“神主牌”2025非核家園計劃,再過3年就要廢核,改為燃氣、燃煤、再生能源發電比例“5:3:2”。企業界都擔憂這是不夠的,且以臺灣的環境,依賴度達5成的天然氣若因種種原因運不進來就挂了。這次俄烏戰爭案例擺在眼前,當能源價格高漲,為制裁俄羅斯斷供時,有核電的法國就比廢核的德國輕鬆許多,英國核電也將捲土重來計劃再建8座反應爐。東亞的日本縱使2011在福島發生過嚴重的核事故亦未放棄核電,韓國總統尹錫悅也準備要重啟核電。自有核電可免於進口能源被勒住脖子。

  新上任的臺灣工總理事長苗豐強24日明確建議蔡英文當局,“在能源配比、電力結構上,應納入燃煤發電、並持續核能、延役核能,同時不要放棄未來安全的中小型新一代的核能發電廠。”苗豐強的話講得保守,民進黨目前不會去碰這議題,蔡英文2024就要下臺了,2025以後若缺電也與她無關,但這絕對是臺灣早晚會遇到的問題。能源仰賴進口讓安全更脆弱,民進黨人似乎也不在意。

  文章指出,另一方面,美國這次風風火火推出的印太經濟架構,不涉及關稅減讓,也無需冗長談判,甚至被質疑缺乏具體內容,臺灣地區都被排除在外。這意味著即便是不斷在對抗中國的美國也無意因中國臺灣地區與中方對撞。拒絕改善兩岸關係的民進黨當局未來要加入所有的國際組織、經貿組織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民進黨當局現在所做的諸如重返WHA,爭取入CPTPP等,都只是配合選舉造勢的大內宣。(台灣網 郭碧娟)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