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媒:全臺在大停電中迎接蓬佩奧,也許不只是一個隱喻

2022-03-04 10: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3月4日訊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昨天接見到臺竄訪的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與此同時,全臺發生嚴重的大停電。臺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全臺在大停電中迎接蓬佩奧到訪,也許不只是一個隱喻。不斷鼓吹兩岸對抗的蓬佩奧,會在乎臺灣經濟與人民的安定嗎?蔡英文忙著扮演外交棋子,會在乎普通百姓的生活嗎?

  社論説,諷刺的是,就在前一天,臺“環保署”的環評大會以短短一個半小時快速通過中油的“三接”外推案,蔡英文當局笑納了“護藻礁公投”失敗的成果。説好的“藻礁永存”,必要時可以棄之不顧;至於説好的“供電無虞”,卻連年上演大停電,民眾也只能繼續埋單苦吞磨難嗎?

  社論指出,去年蔡英文當局大內宣奏效,四大“公投”皆未過關;當時鴻海創辦人郭臺銘即曾示警:“明年一定停電,大家做了決定就不要抱怨。”昨天不少網民翻出這段話,大讚郭董“神預言”,“真是先知”。問題是,如果人民自甘接受大內宣洗腦,任何先知或專家的明智警示,又有何用?近幾年,臺灣歷經了各種各樣的停電事件,臺電的理由形形色色。撇開饋線跳脫這類芝麻小事不談,原因包括:包商操作天然氣供應管路卡片更換不當、變電廠故障導致電廠電壓驟降、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不如預期、核電廠人員滑動椅子誤擊開關、變電箱老舊故障起火等等。這些,都還只是臺電的片面之詞。明眼人不難看出,綠能發電比重不如預期,是決策判斷一路錯誤所致;設備老舊未能及時更新,是經營管理怠忽;除此之外,屬於執行層次的“胖手指”疏誤,則多到不可思議。

  換言之,臺灣的停電事故頻繁到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一方面具有決策不當的因素,另一方面則是臺電士氣低迷導致人為疏失不斷,兩者並交互影響。因此,每次停電過後臺電對外解釋,都以“備轉容量率充裕”為由要民眾放心;這樣的説詞,其實已經毫無説服力。原因是,就算備轉容量再充裕,往往內部一個人為疏失或系統失靈,就導致各種跳電斷電事故不斷。以昨天大停電時為例,備轉容量率還高達24%,但系統一挂掉,所謂備轉容量根本無用武之地。霎時間,民眾家中所有電力設備均告停擺,商店鐵門無法開啟營業,電腦無法使用。送不到民眾家中的電,不論備轉容量多高,都等於零。更嚴重的是,臺當局能源政策失當的問題已被攤在陽光下,蔡英文當局仍裝作視而不見,無意調整解決。最明顯的事實是,最近臺灣電力供應的緊張時段,已由夏日午後移到常日的太陽下山後,即使在冬日也出現供電緊俏;問題就在,太陽光電的能量在日落時剎那歸零。這個問題,原可透過延緩既有核電廠退役解決,以設法保留多一點穩定的基載電力;但蔡英文執意推動非核,卻把任務交給脆弱多變的燃氣發電承擔。試想,天然氣價格易受國際行情波動,又儲存不易,要靠它供應全臺五成多的電力,根本是不切實際的設計。就算臺灣可以用高價購得,一旦兩岸發生像烏克蘭那樣的戰端,臺海遭到封鎖,天然氣運輸船根本無法入港;屆時,大陸不必動手破壞臺灣電力設施,臺灣自己就陷入了缺電及停電的困境。(台灣網 娟子)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