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立陶宛外交部承認“惹怒中國”後果嚴重 反對派“逼”立陶宛外長下臺挽救中立關係

2022-01-11 14:5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月11日訊 因執意“挺臺”,允許民進黨當局設立所謂“臺灣代表處”後,立陶宛經貿方面連續受挫,立陶宛外交部坦言,此前未預料到中立關係惡化會給立陶宛的投資環境造成這麼大的影響。繼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批評立內閣讓民進黨當局以“臺灣”名義開設代表處是一個“錯誤”後,立國內反對黨、在野黨等相關人士近期加大對內閣批評,建議更改所謂“臺灣代表處”名稱,並指責立外長對華政策不當,呼籲其辭職。此間,美國和民進黨當局方面卻未停止政治操弄。美國務院官員10日宣稱,歡迎立陶宛與臺灣地區深化合作,再次揚言“美國支援立陶宛”。外交部對此嚴正警告,敦促立方糾正錯誤,不要充當反華勢力的棋子,同時也再次正告美方,打“臺灣牌”得不償失,只會引火燒身。
  立陶宛外交部:沒料到惹怒中國後果這麼嚴重
  據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臺9日報道稱,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曼塔斯阿多梅納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此前,沒有人預料到中立關係惡化會給立陶宛的投資環境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去年12月,阿多梅納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已經有一些跨國公司取消了與立陶宛供應商的合同。
  據立陶宛媒體早前報道,自從去年8月中國從立陶宛召回大使後,立陶宛出口商就開始“怨聲載道”,稱中國不再從立陶宛購買木材、奶酪和糧食等産品。中國大型木材貿易商也被稱正準備離開立陶宛。路透社在報道中指出,立陶宛有數百家公司依賴出口經濟,為和中國貿易的跨國公司生産零部件、服裝等産品。
  立反對黨領袖“逼”外長辭職緩和中立關係
  近段時間以來,立國內反對黨、在野黨對政府錯誤決定的批評之聲越來越多。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歐亞日報》等媒體10日報道説,立陶宛反對黨社會民主黨領袖維利亞布林凱維丘婕表示,立陶宛政府可以考慮對所謂“臺灣代表處”更名,這有助於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係。
  她還批評説立陶宛當前的外交政策不符合國家利益,稱“立陶宛當局作出的與中國發生衝突的魯莽決定是一個大錯誤,現在立陶宛全體民眾都正為此付出代價”,她並呼籲此前挑釁中國的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辭職以“緩解中立之間累積的緊張局勢”。
  立陶宛媒體:決策者未做好中立關係惡化應對措施
  當地時間1月4日,立陶宛總統瑙塞達也指責立政府沒有與他充分協商,批評其決定讓民進黨當局以“臺灣”名義開設所謂“駐立陶宛代表處”是一個“錯誤”。
  立陶宛國家電視臺在報道中指出,現在的情況表明,立陶宛的決策者們並沒有花心思去弄清楚中立關係惡化後,會對國家經濟、企業造成的影響,經濟學家和一些其他領域的專家只是推測了可能的負面結果,並沒有準備好應對的措施。
  民進黨當局“吃下”立陶宛被卡關商品遭諷
  而事件主角之一的民進黨當局,為繼續收割“政治紅利”,炒作“力挺立陶宛”,連續被爆出接收了立陶宛被取消訂單的商品。據臺媒報道稱,一批因被中國大陸卡關而飄流海上2個多月之久的立陶宛牛奶,于去年12月底送到了臺灣。1月初,臺灣煙酒公司爆出購入了被大陸拒收的2萬瓶朗姆酒。島內民眾嘲諷民進黨當局就是在“作秀”,質疑是不是“以後立陶宛若有被大陸禁了的産品,臺灣都要照單全收?”
  美方揚言“力挺立陶宛” 妄圖拉歐盟入局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有關方面乘機進行政治操弄。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10日宣稱,歡迎臺灣地區與立陶宛“深化合作”,聲稱“美國支援立陶宛”。此外,美國還企圖拉上歐盟。美國貿易代表戴琪7日同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通電話時,揚言美堅定支援歐盟和立陶宛應對中國所謂“經濟脅迫”。
  外交部正告美方:打“臺灣牌”只會引火燒身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0日表示,美方將中方維護國家主權的正當舉措歪曲為“脅迫”,充分暴露了美國話語霸淩的虛偽性和欺騙性。美方不僅從一開始就挑動立當局破壞一中原則,還不斷為立當局撐腰打氣,妄圖拿立陶宛當炮灰,配合美“以臺制華”的政治算計。
  汪文斌強調,我們敦促立方糾正錯誤,不要充當反華勢力的棋子。我們也正告美方,打“臺灣牌”得不償失,只會引火燒身。(完)

 

[責任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