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綜述:立陶宛與民進黨當局設“處”謀“獨”鬧劇撼動不了一個中國

2021-07-21 15: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圖片取自臺媒)

  台灣網7月21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民進黨當局外事主管部門負責人吳釗燮20日對外宣佈,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他稱這是在歐洲地區第一個以“臺灣”為名的“代表處”,“意義重大”。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20日更稱這是所謂“重要的外交突破”。另據臺灣“中央社”引述稱,立陶宛外交部于同日發佈新聞稿,以所謂“國家”稱呼臺灣地區,稱也將在今年秋天到臺灣地區設立“辦事處”。

  不過,相對於民進黨執政團體內部急於炫耀這張所謂突破國際空間的“成績單”,島內媒體則較為冷靜。臺灣《聯合報》發文指出,這樣的“高調舉動”很可能惹怒大陸,並呼籲民進黨當局“必須謹慎以對”。

  立陶宛地處波羅的海,是原蘇聯加盟共和國,1991年獨立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根據媒體此前報道,當地時間5月22日,立陶宛外長加布裏埃烏斯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宣佈該國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跨區域合作機制“17+1”。他聲稱該機制在歐盟“製造了分裂”,還敦促歐盟其他國家一同退出。

  中國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羅智強辦公室主任楊植鬥曾指出,立陶宛是個300萬人不到的小國,因歷史及地緣因素,波羅的海三國有著強烈的“反俄親美”情緒,只要俄羅斯造成威脅,他們就需要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保護,並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近年來,俄中關係拉近,立陶宛也走向“反中”“抗中”。楊植鬥認為,在中美角力戰中,立陶宛毫不避諱自己的立場,全押在了美國身上。

  一段時間以來,立陶宛與民進黨當局眉來眼去,頻頻製造所謂“外交接觸”。早前立陶宛曾宣佈捐贈臺灣2萬劑疫苗,直至此次宣佈互設所謂“辦事處”,顯然都是雙方蓄謀已久的政治鬧劇。立陶宛經濟部長阿爾莫內特早前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稱,“辦事處”最快10月就會成立,他還揚言“不擔心遭中國制裁”。

  美國顯而易見在這場鬧劇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據臺灣“中央社”報道,美國在臺協會“美國在臺協會”(AIT)第一時間就對民進黨當局設立“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表示“肯定”,美國國務院東亞局當天甚至對此表達“讚賞”,稱“樂見臺灣擴展國際夥伴關係”。臺灣“防務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李俊毅稱,這表示立陶宛同意臺灣設立“代表處”,背後可能有美國的默許或支援。

  對於蔡英文所謂“重大外交突破”的説法,中國國民黨民代陳以信認為“意義不大”。臺灣《中國時報》引述陳以信的話稱,設立“代表處”並非雙方正式“建交”,民進黨當局用不著説成是涉外關係上的重大突破,也要小心“大內宣”過頭帶來反效果,造成“蓋亞那事件”重演。他批評,民進黨當局上臺後連續斷掉7個“邦交國”,退出兩個國際組織,蔡英文的“外交成績單”是歷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最差,比不開工英九,甚至不如陳水扁。

  所謂“蓋亞那事件”是指,臺外事部門曾于2月4日公佈將在南美小國蓋亞那設“臺灣辦公室”,蔡英文隨後也宣佈此一“好消息”,沒想到僅隔一天,就傳出蓋亞那決定終止設立“臺灣辦公室”協議的消息。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0日就此表達了一貫立場,他強調,中方堅決反對建交國同臺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反對建交國同臺灣互設所謂“代表處”。我們敦促立方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恪守建交承諾。我們也正告臺灣當局,“臺獨”是死路一條,任何妄圖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圖謀都不會得逞。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也指出,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的設“處”鬧劇目的是謀“獨”。再怎麼折騰,也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撼動不了一個中國的國際格局。(台灣網 李寧)

[責任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