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太陽花”這口鍋,臺灣青年該甩掉了

2017年11月23日 16:22: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11月23日訊  這兩天,臺灣某明星給大陸某品牌手機代言一事引發網友的關注。當年民進黨一手煽動的“太陽花學運”隨著蔡當局的上臺早已“硝煙散盡”,如今再來回想這場披著所謂“反黑箱”外衣的“政治黑箱”,想想那些被民進黨蠱惑、煽動的臺灣青年,不由得讓人唏噓、心痛。

  昨晚,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明賢在島內電視節目《夜問打權》裏帶大家回憶了民進黨當時是怎麼進行洗腦的:當服貿通過的時候,臺灣小黃(計程車)會變小紅,大陸從事洗頭工作的人來臺灣會邊洗頭邊洗腦……此外,還有ECFA要通過的時候,謝長廷説男生找不到工作,女人找不到老公,小孩要去黑龍江……正如李明賢所説,所有這些都是政治語言,當民進黨用民粹、用政治操作把兩岸所有的經貿交流都阻礙的時候,受害的是誰?主持人黃智賢也説,“太陽花”一連串的作為阻礙了臺灣的生機,把臺灣跟大陸一刀兩斷,結果還是臺灣受害。

  自從民進黨上臺後,將大陸視為洪水猛獸般,恨不得立即擺脫與大陸的任何聯繫,像是廢止2014年通過的“課綱微調”、去除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成龍贈送的“十二獸首”,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取消“遙祭黃帝陵”等“去中國化”行徑層出不窮,兩岸關係發展陷入僵局。可是這種種幺蛾子給臺灣帶來啥了?臺灣的經濟突飛猛進了嗎?人民生活物質條件提高了嗎?

  沒有!與之恰恰相反,臺灣媒體報道顯示,民進黨上臺以來,島內經濟成長趨緩,投資不振,消費疲弱,薪資停滯不前,勞工問題爭議不斷,抗議團體頻繁遊行……

  面對當下現狀以及民進黨選前承諾選後跳票的兩面手法,臺青們怕是失望透了。他們當然不會甘心再次成為民進黨意識形態鬥爭、操弄兩岸議題的犧牲品。臺高等教育産業工會曾説,蔡英文是在惡化年輕人的處境,民進黨徹底讓臺灣青年失望。在蔡英文上任快滿一年的時候,臺灣《美麗島電子報》公佈民調顯示,支援族群出現大逆轉!原先最挺蔡的20至29歲年輕族群,如今反成各年齡層中“最不滿蔡英文”的一群人,不滿意者高達63.3%,比2016年執政後首次民調多53.1個百分點,高居各年齡層之冠。

  已經有越來越多被“天然獨”的臺灣青年,開始拋卻成見,掙脫島內偏離正軌的文化教育和不實報道,主動的選擇來大陸求學、創業、就業、生活,親眼看看真實的祖國大陸。

  曾到大陸交換實習的臺大政治係學生説過,他的同學中有些曾是反服貿“太陽花學運”成員,甚至打算一輩子不去大陸,即使觀光也不去,直到現在升上大四,那幾個朋友決定去大陸就業實習,發現大陸有不錯的就業環境。還記得在採訪台灣企業家的時候,他們也是共同鼓勵臺灣青年多到大陸走一走、看一看,親身感受一下真實的大陸。

  大陸也在不斷推出一系列便利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政策措施。比如,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為臺灣畢業生在大陸就業提供針對性強的就業指導和諮詢;為有就業意願且符合條件的臺灣畢業生發放就業協議書、簽發就業報到證。再比如,發佈20條擴大開放措施,進一步支援臺資企業投資大陸;建立海峽兩岸産業合作區,鼓勵臺資企業向中西部地區拓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臺商走電商”,幫助臺資企業拓展內銷市場;為臺灣同胞乘坐民航班機與搭乘高鐵出行提供購票、取票便利等等。不僅如此,大陸還將繼續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逐步為臺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

  其實,無論當前兩岸關係形勢如何,兩岸同胞的紐帶聯結是永遠割捨不斷的。簡單舉個例子,海峽兩岸有不少同名的學校,清華大學、中山大學、交通大學、暨南大學等等,難道只是巧合嗎?顯然不是,這就是兩岸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歷史見證!有臺媒評論説,兩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脈相承,中華文化永遠是臺灣文化的主體,而臺灣文化永遠離不開她的根——中華文化。拿掉中華文化,臺灣的知識根基先山崩地裂。

  《旺報》社評説過,幾乎所有民調都顯示,民眾希望兩岸和平、經濟繁榮,期待兩岸關係正向發展,臺海安定,顯然“臺獨”不是多數人追求的目標。也正如《旺報》所呼籲,要自信並堅定的喊出:“我是臺灣人,就是中國人。” 因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是大勢所趨,更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心願。(台灣網 盧佳靜)

[責任編輯:李寧]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