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臺胞親歷:《告臺灣同胞書》是對臺工作分水嶺

時間:2008-10-24 08:44   來源:台灣網

 

  第一代的老臺胞、原全國臺聯理事、福建省臺聯副會長林木及其夫人23日上午隨“全國臺聯2008年老臺胞赴京參訪團”參觀了首都博物館(賀晨曦 攝)

  台灣網10月24日北京消息 今年79歲的老臺胞林木,前天從福州趕來北京,參加10月23日至28日的“全國臺聯2008年老臺胞赴京參觀活動”。

  做為福建省臺聯——大陸第一個臺灣同胞聯誼會的創立者,林老有過青年時代的熱血——在臺灣大學因參加進步學生運動而被迫逃離臺灣來大陸;步入老年的他,仍然懷著一顆赤子之心,繼續為兩岸交流做著孜孜不倦的努力。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將滿30週年之際,林老撫今追昔,無限感慨,回憶起三十年來的往事仍歷歷在目。

  “第一句是:‘親愛的臺灣同胞’,當時我的眼淚就下來了。”

  曾經在福建省臺辦工作的林老説,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之前,對臺工作一直被當作“對敵鬥爭”來抓:海防前線和漁民坐鎮第一線,整個沿海是對敵鬥爭第二線,內陸作為第三防線。那個時候大陸和臺灣互打“心戰”,沿海的漁民經常會撿到從對岸飄過來的宣傳瓶。“我那時是對臺宣傳組的負責人,最常做的事就是撰寫廣播稿,向對岸廣播,”林老回憶道。


  一直到1979年1月1日前夕,臺辦的領導突然告訴林老,第二天會有重要文告發表,到時將開會討論,讓他做好準備。1號一大早,林老就去《福建日報》的印刷廠,取來文告一看,是《告臺灣同胞書》,第一句便寫道:“親愛的臺灣同胞……”激動的林老來不及細讀,當下將報紙一卷,夾入自行車后座,風馳電掣般的趕到會場分發給大家,報紙從印刷廠裏帶出的熱氣還沒散去。“興奮哪,‘親愛的臺灣同胞’,這是從來沒有過的稱呼,當時眼淚就下來了……”林老講到這裡,雙唇微顫,紅了眼眶,顯然那時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

  林老説,《告臺灣同胞書》最大的作用,就是完全扭轉了大家對“臺灣同胞”的認識,以前誰如果有“臺灣關係”,常會被誤解,但是《告臺灣同胞書》一發表,臺灣同胞就成為我們做對臺工作的寶貴資源,是“骨肉相連的一家人”。

  “通過一件一件小事,讓臺灣同胞看到大陸政策的前進”

  1981年,林老創立了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聯誼會創辦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福建省的臺胞挨個落實政策。政策落實好,就調動大家積極性,思考怎樣為祖國作貢獻,一步一步開展工作。”

  《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後不久,林老一位好友的母親在福建定居,想去臺灣看望她闊別多年的兒子。這個母親本想轉道香港,但是林老告訴她,現在有了新政策,完全可以向政府申請直接去臺灣。“朋友的母親申請遇到障礙,我於是給省委書記寫信,詳述情況,省委書記當下批示:申請應當被批准,以向臺灣同胞表明我們的新政策,”林老回憶道,“他們母子終於順利在臺灣團聚,這是我最高興的事。”

  林老説,通過一件一件這樣的小事,讓臺灣同胞看到了大陸政策的發展與前進,在島內取得了很好的影響,“所以我們做工作最忌諱講空話,要事實擺在那裏,讓大家看到才行。”

  關於對臺工作的經驗,林老還特別提到了海外僑胞的重要性。福建省臺聯剛組建的時候,還無法直接和島內取得聯繫,當時利用海外僑胞的關係與力量間接進行溝通,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如今的林老雖然早在1993年就已離休,但仍然為兩岸交流發揮著餘熱。林老透露道,最近他剛剛促成一位臺灣知名人士于近日赴福建進行交流。相信以後,林老將繼續見證兩岸關係更多的發展與前進,並在其中注入自己的一份寶貴心力。(賀晨曦)

  資料連結: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1979.01.01)

編輯:賀晨曦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