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要抓住時機儘早實現對話

時間:2013-05-09 10:35   來源:台灣網

  中國駐紐約總領館6日晚舉行招待會,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孫亞夫在會上發表演説,向兩岸僑胞全面、深入介紹對臺方針政策。兩岸關係正處在重要的關鍵時機,鞏固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基礎,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不僅是一個辦法,也是兩岸同胞所共同認同的。

  可以回顧一下,在2008年以前的李陳時期,兩岸關係是什麼樣子,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臺灣經濟不振,民眾怨聲載道,社會普遍不穩,臺灣處在往何處去的緊要關頭,兩岸關係處在危機的緊要關頭。在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重大歷史關頭,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果斷提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思想和一系列政策主張,團結兩岸同胞,取得反“臺獨”鬥爭的重大勝利,推動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取得突破性進展。

  2008年春,陳水扁下臺,臺海局勢出現重大的積極變化。2008年5月28日,胡錦濤總書記同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舉行新形勢下兩黨領導人首次會談。會談結束後十多個小時,臺灣海基會便接到海協會的協商邀請。半個月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北京舉行會談,中斷9年的兩岸制度化協商再度啟動。此後連續舉行8次會談,連續簽訂18項協議,兩岸恢複製度化協商後更是結出纍纍碩果,當時江丙坤對18項協議進行了高度評價,形象地比喻為架設在臺灣海峽上的18條“雙向交流高速公路”。

  和平發展給兩岸同胞帶來了最顯著變化和最重要成果,無疑是兩岸同胞一百多年來第一次有了這樣難得機遇和良好條件,特別是兩岸的和平發展讓兩岸老百姓真正成為兩岸交流的主體並從中受益,也為兩岸人民的相互理解建立了基礎。可以説,這是兩岸同胞共同為兩岸和平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攜手並肩而共同奮鬥的結果。

  不斷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基礎,努力拓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需要兩岸雙方以更大的勇氣、更堅定的信心、更高超的智慧,堅持正確方向,排除各種干擾,合力破解難題,早日實現政治對話,這就是我們下一個階段的任務和奮鬥的目標。

  2013年02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及隨訪的臺灣各界人士時強調,“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和平統一,是新一屆中共中央領導集體的責任”。習近平説:“展望未來,我們將有更大能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當然,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兩岸關係中還存在著歷史遺留問題,前進道路上還會遇到各種新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共同努力。只要兩岸雙方都秉持民族大義,鞏固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增進共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認知,兩岸各領域合作的前景就是寬廣和光明的。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相信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認識到,臺灣的前途繫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繫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道路已經打開,方向已經明確。時代在召喚,民族在召喚,人民在期盼,同胞在期盼。我們真誠希望臺灣當局認清當前的大好形勢,要以中華民族的利益為重,抓住時機儘早實現對話。再説,歷史留給馬英九的時間不多了,臺灣人民給了馬英九兩個任期8年的時間,如果不儘早實現對話,是否會愧對歷史?是否會愧對人民?希望兩岸能夠儘早坐下來,能好好把握這3年,建立起一個不因臺灣內部變化而發生逆轉的兩岸和平發展機制,進而鞏固兩岸的和平發展基礎,儘快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台灣網網友:趙虎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