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臺大米入口限制 兩岸同胞皆大歡喜

時間:2012-07-02 10:22   來源:台灣網

  第四屆海峽論壇17日發佈8個方面對臺惠民新舉措,涉及臺胞在大陸就業和大陸居民赴臺遊、便利臺胞來往大陸、進口臺灣大米等,尤其臺灣大米輸大陸,臺灣農民將得實惠,從而引起臺灣農民的熱烈關注。

  6月27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范麗青表示,臺灣大米可以輸往大陸,是幫助臺灣特色農産品來拓展大陸市場所採取的一個積極舉措。我們將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切實使臺灣農民朋友得到實惠。

  一個是在海峽論壇發佈對臺惠民新舉措,一個是用閩南語面向臺灣的農民朋友説:“臺灣米好吃,大陸市場夠大,我們來共同想辦法,讓臺灣米在大陸好賣,讓臺灣農民賺到錢。” 范麗青強調,希望臺灣有關方面和我們一起積極努力,把這樁好事辦好。我們將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切實使臺灣農民朋友得到實惠。聽著范麗青談臺灣大米輸大陸,秀閩南語盼臺農民得實惠,切實感受到,大陸惠臺新政策已經再次在海峽兩岸間架起了一道連結兩岸骨肉同胞的金橋,它將把兩岸骨肉同胞緊密的連結在一起,共同為兩岸的和平發展,深入發展作出新的有力的奉獻。

  大陸放寬臺灣大米的入口限制,無疑為臺灣農民增收增加了新的收入渠道,實在是好事一樁,是兩岸同胞皆大歡喜。它如一縷春風給兩岸和平發展帶來新的融融暖意,使人置身其中,切實感受到大陸惠臺政策發佈的及時,正確,以至於惠臺8舉措一經發佈,就得到臺灣廣大民眾、特別是臺灣農民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

  大陸開放進口臺灣稻米,花蓮縣副縣長蔡運煌聞訊高興地説,花蓮稻米的招牌就是有機無毒,因為花蓮的空氣、土壤與水質都非常優質,沒有重工業,不受污染,“這樣的環境下生産的稻米,若能直銷大陸,相信大陸同胞也會非常喜愛。” 大陸開放進口臺灣稻米,開啟了照顧臺灣稻農的一扇門,影響面大,稻農收入將增加。臺灣投資專家為此也指出,這些恵臺政策為臺灣再添利多,有助臺股的穩定。

  桃園縣新屋鄉農會總幹事黃仁松説,要借大陸進口臺灣稻米的東風,恢復家鄉往昔“稻米之鄉”的美譽。“臺灣十大經典好米”得主陳燕卿提醒,臺灣米銷到大陸,一定要原産地、原包裝,若以散裝形式運到大陸,難保有人會滲入劣質米,壞了臺灣米的名聲,他呼籲兩岸要一起把關。

  大陸開放對臺8舉措,並明確表示,我們將盡可能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切實使臺灣農民朋友得實惠。由此可見,兩岸同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陸恵臺8舉措,一定將這些陽光雨露灑滿兩岸有希望的廣闊原野上,為兩岸的和平發展,深入發展做出有益的奉獻。

  近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帶來的“和平紅利”讓眾多臺企蓬勃發展,廣大農民得紅利,為臺灣農民增收增長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尤其大陸對臺惠民政策的著眼點、立腳點,也越來越注重和提升兩岸經貿交流的品質,也越來越用心傾聽臺灣基層民眾的心聲。為兩岸經貿交流開創了新的一頁。而且這些恵臺新政,新舉措,也“更細緻、更務實、更有針對性”,為解決臺灣從業者和民眾的實際困難,起到了新的重要的作用。(台灣網網友 趙虎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