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宋清輝:擴大升級資訊消費壯大中國經濟內生力

2017年10月13日 13:06:00來源:台灣網

  2017年8月13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擴大和升級資訊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以此進一步擴大和升級資訊消費,充分釋放內需潛力,壯大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文件中不僅提到了擴大和升級資訊消費的重要舉措,而且也列舉了“重點任務分工方案”,並指明瞭負責單位以及工作任務。可見政府對這一《指導意見》的重視程度。總體而言,這一《指導意見》對當前的經濟增長以及創新驅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亮點和創新點

  首先,關注點由“資訊消費”轉向“資訊+消費”,且更注重消費環境的改善。2013年,中國也曾出臺了資訊消費指導意見,對資訊消費發展做了詳細説明。一般來説,資訊消費包括資訊産品消費和資訊服務消費。資訊産品消費是指各類個性化智慧終端産品的消費;資訊服務消費是通過公眾網路所承載的內容和應用消費。不難發現,2013年版的指導意見更傾向於發力資訊産品消費以及初步的資訊服務消費,但同時也看到了資訊服務消費的迅猛發展態勢以及對促進內需和産業升級的拉動作用,所以,加強資訊服務消費也有所提及。但當時這些只是模糊而粗略的概念。

  經過四年的發展,資訊消費由“資訊的消費”轉向“資訊+消費”,由線上為主向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消費形態轉變趨勢越來越明顯,提出加快引導由資訊消費帶來的新的消費形態已經刻不容緩。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説,2017年版的資訊消費指導文件是2013年版的升級版和加強版。比如,目前的資訊消費不再只是通訊本身消費,而是以資訊消費為橋梁産生的多媒體消費。四年來,資訊消費快速增長,但也同時存在著市場指導不完善,假貨橫行等多種欺騙消費者的現象等。因此,2017年《指導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監管、加快信用體系建設以及提高資訊消費安全性等。

  其次,首次提出“創新驅動”。有別於2013年版的“創新發展”,這次提出了“創新驅動”,很大程度上與當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有關。因為資訊消費的升級亦為“雙創”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不但能夠進一步增強創新創業的發展實效、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而且還有助於使各種要素更加公平、自由、快捷地進行有效配置,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

  再次,注重供需兩端發力資訊消費創新。一方面,從供給端著手,擴大有效供給,提高産品品質和服務水準,以供給創新釋放消費潛力,實現低水準供需平衡向高水準供需平衡躍升;另一方面,從需求端發力,擴大資訊消費覆蓋面,讓更多人民群眾都能用得起、用得慣、用得好資訊消費,共用技術發展成果。

  實現中國經濟新增長

  新出臺的《指導意見》除了上述亮點和創新點之外,對推動我國資訊消費擴大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和推動作用。

  一是實現中國經濟“新增長”的需要。2017年上半年的中國經濟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6.9%,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4%,其中,內需旺盛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長6.4%,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7.7%。這表明中國經濟正在朝著以內需和服務業為基礎的增長模式轉型。這一切似乎表明,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已經由過去頗為詬病的“投資故事”轉變為“消費故事”。

  值得關注的是,這其中資訊消費對內需拉動作用不容忽視。據統計,2016年資訊消費規模達3.9萬億元,佔最終消費的比重從2013年的6.4%提高到9.2%,對GDP增長直接貢獻達0.8個百分點,對全社會生産效率提升的作用達35%,直接貢獻新增就業崗位172萬個,間接新增就業崗位406萬個。

  顯而易見,消費需求的拉動作用亦表明中國正在進行的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成效,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同時,以消費為主導的第三産業佔GDP比重的增大也説明産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

  二是助力供給側結構改革和“一帶一路”策略的執行。資訊消費的迅猛發展與供給側改革一脈相承。通過資訊消費改造傳統産業,實現産業升級,致使新興産業層出不窮,目前已經成為各個地方結構性改革的引擎和突破口。另外,供給側改革本質上就是“創新驅動”,中國提出的資訊消費指導意見就是要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實現結構進一步優化和轉型升級,以此促進中國經濟提質增效。

  《指導意見》中也提到,加大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促進網間互聯互通,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節點城市網路建設等。當前,“一帶一路”已成為資訊消費升級發展的主要著力點,而資訊化建設已被視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以資訊消費為紐帶,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打造經濟互通生態鏈,推動相關國家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也為中國資本輸出與技術輸出提供很好地溝通平臺。

  三是促進經濟創新發展。資訊消費已經深刻影響甚至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從通信3G到目前的4G再到正在到來的5G,技術飛速發展帶給我們便捷與速度的同時,也推動著創新産業的發展。最為突出的也是最有説服力案例之一的是“共用經濟”的發展。從共用單車開始,共用經濟目前已經“遍地開花”,短短一年多時間,已經進入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據清暉智庫統計數據顯示,共用單車用戶規模約2億人,全球每天網約車訂單數在3000萬個左右,其中中國市場佔70%以上。其他如中國網上訂餐用戶接近3億人。筆者認為,創新經濟的持續發展還需要政府採取鼓勵創新以及包容的態度、審慎監管的方式來推動,而這些都在《指導意見》中有所體現。(作者係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