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多的同胞受益

時間:2015-12-18 08:40   來源:台灣網

  自2016年1月1日起,大陸有關部門將進一步擴大和放寬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的行業領域、地域範圍及經營條件——國臺辦16日發佈的這個利好政策,再一次吸引了期待來大陸創業或投資的臺灣民眾的關注與歡迎。

  與2011年首次開放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相比,此次發佈的政策將經營領域擴大至廣告、包裝服務、服裝及家庭用品批發、文具用品批發等24項;開放地域新增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達到26個;取消了對從業人員不超過10人和營業面積不超過500平方米的經營條件限制。

  回顧2008年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軌道以來,大陸發佈的每一項對臺政策,都離不開一個“民”字,既有“民生”,亦有“民本”、“民心”,始終圍繞“為臺灣同胞辦實事、辦好事”展開。

  2008年6月,第一次兩岸協商會談在北京召開,會後簽署了《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和《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兩項重要文件。此後,兩岸在經濟、社會、文化諸領域的交流成果顯著,實現了包括兩岸三通、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開放陸生赴臺就讀等重要進展,使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的新時期。過去7年多,兩岸兩會協商簽署的23項涵蓋經貿交通、旅遊、食品安全、共同打擊犯罪、漁業合作、智慧財産權保護、醫藥衛生等眾多領域的協議,兩岸民眾從中獲得不少和平紅利。

  大陸對臺政策一直強調惠民,近幾年更加重視面向“三中一青”(臺灣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低收入階層和青年)。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是發展兩岸關係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堅持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理念不會變,為臺灣同胞辦實事、辦好事的政策措施不會變。今年全國兩會開幕第二天,習總書記就發表“四個堅定不移”重要對臺講話,為兩岸係指明前進方向、為臺灣“三中一青”吃下“定心丸”。今年5月,習總書記會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提出,要為兩岸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更多機會,讓兩岸同胞參與越多受益越多。

  習總書記一直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是建立在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基礎之上,讓島內更多民眾受惠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應該是兩岸政治人物的職責所在。此次擴大臺灣居民在大陸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的條件,就是無數關係兩岸民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之一,也是加強兩岸情感交流的民心工程之一。雖然個體工商戶看上去不是很大的平臺,但立足於此再向外延伸,這個舞臺的發展潛力不可小覷,兩岸民眾追逐幸福生活、美好未來的努力,同樣也有著無限的可能。(台灣網網友:郭冰)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