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時間:2015-11-24 08:41   來源:台灣網

  “今天,我與習近平先生分別以臺灣與大陸領導人的身份,穿越66年的時空,伸手相握,握著兩岸的過去與未來,也握著中華民族振興的希望,深具歷史意義。”

  ——雖然已過去了半個月,臺灣領導人馬英九在兩岸領導人會面時説的那句話,仍然讓筆者不時想起。這段話之所以令我印象深刻,在於其中提到的“過去”與“未來”,在於兩位領導人心中始終未忘的中華民族的振興。

  這個時候,總要不免回顧一下歷史。上個世紀的那個戰爭年代結束後,蔣介石敗退臺灣,兩岸自此展開長期對峙。彼時,大陸希望“解放”臺灣,蔣介石希望“反攻大陸”。當時的人民,就像習近平致辭中提及的那樣——“曾幾何時,臺海陰雲密布,兩岸軍事對峙,同胞隔海相望,親人音訊斷絕,給無數家庭留下了刻苦銘心的傷痛,甚至是無法彌補的遺憾”。

  時間進入21世紀,自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赴大陸進行“破冰之旅”特別是2008年國民黨重新在臺灣執政後,國共聯繫頻繁,兩岸的矛盾開始化解,問題開始解決,兩岸同胞逐漸迎來和平發展的新局、享受到和平發展的紅利。兩岸交流互動在這短短的七年時間裏逐步升級,從海協會與海基會領導人的會面,到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的會面,再到習近平與馬英九的會面,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驚喜。處大事者不拘小節,兩岸領導人都拿出了應有的氣度與魄力。這給兩岸民眾與全世界發出了一個清晰的信號:領導人都見面了,兩岸還有何事不能做到?中國人還有什麼事不能靠自己來解決?

  此時,筆者還想到了一句頗有詩意的話: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是的,兩岸同屬一個國家,所有的分離,都只是歷史長河中被風浪激起的一朵朵浪花,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才是永恒不變的主題。我們如今的所有相遇,都是命運牽引下的註定。“習馬會”是一座歷史里程碑、一個象徵,是中國歷史“分久必合”的一個縮影。這是兩岸關係史上亮麗濃重的一筆,也是為將來兩岸開啟新局埋下的伏筆。有網友引用《堂吉訶德》第三章裏的一句話賦予“習馬會”特別的意義——我的豐功偉績,值得澆築于青銅器上,銘刻于大理石上,鐫于木板上,永世長存,等我的這些事跡在世上流傳之時,幸福之時代和幸福之世紀亦即到來。

  是的,“幸福之時代”與“幸福之世紀”正是兩岸民眾都翹首期盼的,也是兩岸領導人正在全力打造的。每一場“久別重逢”的相遇,都在訴説著兩岸一家、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血脈親情。無論多長久的分離,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習馬會”為兩岸未來、為中華民族謀幸福的偉大功績,必將永載史冊,永記人民心間!(台灣網網友:郭冰)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