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藍圖,永遠以人民為中心

時間:2015-10-30 13:52   來源:人民日報

  人民的幸福被置於“十三五”藍圖的中心位置,科學謀劃、揮毫潑墨,體現了我們黨對人民主體地位的高度尊重,對群眾發展權利的極端負責。

  “這次會議不僅決定中國未來,也主導1/3的世界經濟增長,因此受到世界政界和經濟界的密切注視。”正在北京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受到國際媒體的高度關切與評價。

  曾幾何時,五年計劃被外界解讀為計劃經濟的産物,而隨著從“計劃”到“規劃”的時代轉換,隨著中國與市場經濟的深度交融,現在則被看作“為中國提供的寬廣藍圖”。規劃編制過程在堅持頂層優化設計的同時,更加注重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在集思廣益中共同謀劃全民“十三五”的幸福導航。

  或許有人説,“幸福導航”不應該放手交給市場去自我調節嗎?其實,這種觀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後邊緊接著“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説到底,規劃的作用就是要克服分散市場主體的盲目性,依靠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調整市場理性預期,引導國民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方向主動地轉型升級。因此,今天我們搞市場經濟,仍要編制好、實施好五年規劃。

  如何編好?一靠科學,二靠民主。據報道,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短短兩個月內,與18個省份“一把手”座談,摸清了需要補齊的“短板”,部署了亟待“明顯突破”的十大領域,並提出了“六個必須”的根本指向,將經濟新常態的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思考貫穿“十三五”規劃的謀劃全程。怎樣追求更有品質、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GDP,如何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離不開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始終堅持黨管經濟,不斷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導,是保證規劃科學性的關鍵所在。

  五年規劃,雖然對基層群眾顯得略有些“高大上”,編制過程卻充分體現了打開大門、注重接地氣的方法論。毛澤東同志曾指出,管理國家“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最大的權利”,事實上,規劃的制定中,也體現了對這種權利的尊重。早在去年4月,國家發改委便召開電視電話會議,並以公開招標方式組織社會力量對25個重大課題開展前期研究。今年還公佈了由55名來自政府、權威智庫、知名企業的專家和負責人組成的“智囊團”。在一些省市,還安排專門機構,每日匯總整理各方意見建議,對身邊的交通、環保等民生事項重點研究。教育、醫療領域的改革進展如何,民眾感受最清楚;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成效如何,企業最有發言權。“建言‘十三五’”微信公眾號的首次開通,就是邀請大家建言獻策,“眾人拾柴火焰高”。

  全面小康,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重點領域改革如何向縱深推進,扶貧開發如何精準施策,“美麗中國”的承諾如何兌現,農業現代化如何取得明顯突破……民生福祉切實關乎群眾“獲得感”實打實的增進,人民的幸福正被置於“十三五”藍圖的中心位置,科學謀劃、揮毫潑墨。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五中全會召開之前,“十三五”規劃建議便在一定範圍內徵求意見和建議,中央特別要求“全面梳理、逐條研究、儘量吸收,把文件制定好”,正體現了我們黨對人民主體地位的高度尊重,對群眾發展權利的極端負責。

  “百年功業,最後衝刺”,是一家網站“十三五”報道專題的欄目名稱,也道盡了中華兒女的復興情懷。“2016—2020”,“十三五”規劃繪就發展藍圖,人民有期待;“1921—2021”,“第一個百年”奔向全面小康,我們在路上。(周人傑)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