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學者:兩岸産業若斷鏈 臺經濟可能探底爬不上來

2020-03-02 14: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的局面,臺灣大學副教授辛炳隆指出,如果全球景氣或兩岸經貿因大陸經濟不景氣或産業鏈斷鏈受衝擊,都有可能影響臺灣的復蘇,最怕是呈現“L型”,從此在谷底爬不上來,如果是這情況,蔡英文當局砸再多的錢紓困也沒用。

  以下摘編自香港中評社專訪內容:

  目前臺灣不少勞工被要求補休或特休假,近期會公佈2月底無薪假統計。

  辛炳隆表示,早年臺灣的公司遇到不景氣大概都是裁員,但裁員依法要給資遣費,於是有些僱主透過勞資協議縮減工時,就是外界所稱的“無薪假”,現在有些廠商已經習慣用這種方式,例如沒接單,或經營的風險透過無薪假轉嫁給勞工,但這不是多數,所以“無薪假”應該稱為“雙方勞資協調縮減工時”。

  他指出,外界傳聞人數比官方公佈數字為多,可能是因為僱主實施無薪假要通報,但沒有規定罰則,所以沒有通報的人可能更多。另一種情況是某些大廠停工,例如華映或之前的國瑞汽車,一次數百人受到影響,整個無薪假的比例就會瞬間拉高,但這幾年經濟確實不景氣,加上這波疫情影響,會讓無薪假人數增加。

  從勞動經濟方面來看,疫情若遲遲無法控制,大致會有兩個部分的影響,一是大家擔心出門工作會引發社群感染,變成不敢出門工作,或者是公司、廠商無法正常開工、營運,所以人數一定會增加。

  二是全球的景氣,或是臺灣與大陸之間的經貿互動,會因大陸經濟不景氣、大陸産業鏈與臺灣斷鏈,連動到全球經濟及臺灣經濟景氣復蘇的問題。大概今年第三季甚至到年底,預訂縮減工時的部分會大幅提高。

  有人擔心,兩岸關係不好,疫情過後兩岸可能無法維持産業鏈? 

  辛炳隆指出,過去兩岸經貿關係密切,尤其臺灣對大陸的依存度很高,所以當兩岸關係不好,當然會對臺灣的經濟有影響,例如觀光業,一旦陸客大幅流失,就得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對於蔡當局因應疫情,通過600億(新台幣,下同)紓困特別預算案,其中臺灣勞動主管部門規劃編列41.25億元因應無薪假的補助。

  辛炳隆表示,錢當然是不夠的,單以旅行社來講,一損失就幾千萬,補幾百萬也不太合理,但蔡當局能做的基本上是紓困,不可能讓公司營收正常,所以這紓困大概都短期救急,如果廠商要解決問題,還是要等疫情過後景氣復蘇,但現的最主要的問題是不曉得這波疫情會多久,景氣影響會多大;而且蔡當局應該利用這段時間,協助廠商做轉型。

  臺經院研判這波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包括臺灣,未來臺灣景氣復蘇可能呈“U型反轉”。

  他分析,臺灣過去有幾次經驗,第一次是SARS,當時臺當局準備500億元,當時的經濟景氣就是呈“U型反轉”而且只有影響一季而已,所以當年編了很多錢都沒用掉,疫情就結束了。再來是2008金融風暴,但當時拖了大概1年左右。

  辛炳隆指出,這波疫情不知會拖多久,如果又是“U型反轉”,就得看谷底有多深,最怕的是“L型”,從此一直在谷底爬不上來,所以蔡當局要有體認,遇到這情況砸再多的錢也沒用;而且坦白講,廠商要向蔡當局申請補助也是很麻煩,不見得馬上會申請,而且最主要的是要申請,營運帳目就得公開,很多中小企業不想讓蔡當局知道公司的帳目,所以屆時真正補請補助的公司企業有多少,也是問題。 (台灣網 高斯斯)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