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劉紅:2019年兩岸關係要點回顧(上篇)

2020-02-17 15: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快評第623期】   

  劉紅,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理事,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圖片來源:台灣網)

  觀察2019年兩岸關係,一方面由於蔡英文當局否認“九二共識”,極力推進“臺獨”和干擾兩岸交流,同時“111選舉”競選過程又産生不小影響,兩岸關係嚴峻複雜態勢在持續;一方面在“12重要講話”指引下,大陸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臺獨”的同時,全面推進“促統工作”,兩岸民主協商、兩岸交流交往和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取得新的成果。總之,年度兩岸關係呈現大陸促統期、“臺獨”頻發期、臺灣選舉期、兩岸緊張期等“4期疊加”的特點。

  一、促統綱領的推出和貫徹

  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大會上發表的《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重要講話,集雄才大略和深邃思想,寓銳意進取和務實包容,有立意深遠和博大精深,面對如何圍繞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進行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偉大鬥爭,建設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偉大工程,推進和平統一偉大事業的時代命題。在總結70年來對臺工作基礎上,依據對臺工作新論述、新理念和新要求,闡述了立足新時代做好對臺工作的重大政策主張和以“一國兩制”為主體的和平統一基本方略,是指引新時代對臺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是推進和平統一偉大事業的動員令,具有劃時代意義,必將有力推動祖國和平統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

  “12重要講話”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重要論述的集中體現,堅持總體思維、底線思維、主導思維、創新思維、民本思維和法治思維,堅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係大局,堅持在發展的基礎上解決臺灣問題和從黨和國家工作全局謀劃對臺工作,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和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以紮實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堅持持續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以推動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堅持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以持之以恒做臺灣人民工作,堅持反對和遏制“臺獨”以積極防範化解臺海重大風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新時代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綱領性文件,為應對“4期疊加”的兩岸關係,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準備、思想武器和政策主張。

  二、主導和干擾

  大陸強勢主導,蔡英文當局極力干擾,是面對臺灣“111選舉”期間兩岸間的主要較量。

  一年來,大陸堅持在發展的基礎上解決臺灣問題的戰略思路,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反對“臺獨”,堅持營造有利於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外部環境,堅持不斷擴大兩岸交流的領域和提高兩岸交流的層次。一是堅定不移地貫徹和落實“12重要講話”,面對兩岸關係嚴峻複雜局面,根據蔡英文當局否認“九二共識”、惡化兩岸關係的現實,重點轉向全面推進促統工作。二是堅持“九二共識”、“精準打獨”,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推動兩岸交流合作。三是注重落實“惠臺政策”,在“31條措施”基礎上,堅持創新和發展,制訂、落實和貫徹“26條措施”。四是啟動兩岸民間協商,先後進行了3次兩岸重要對話。大陸在強化主導權,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局面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對於大陸的強勢主導,蔡英文當局極力干擾,一是敵視大陸,不遺餘力營造“恐中、反中”氛圍,惡化兩岸關係。特別是蔡英文“雙十講話”與前三年大不相同,如去年還大談産業、能源、交通、養老、治安等島內問題,此次則是通篇充斥大陸“威脅”臺灣、“挑戰”區域穩定和平的論調,大肆煽動仇視大陸,更叫囂臺灣是面對“中國崛起和擴張”的“第一道防線”,不遺餘力營造“恐中”“反中”氛圍。二是制訂“專法”,年尾突擊制訂“反滲透法”,修訂“國安5法”、製造“間諜案”,恐嚇民眾,壓制交流。

  “主導和干擾”較量的增加,成為兩岸關係緊張期的重要特徵,也是“4期疊加”的必然反應。

  三、危機和機遇

  兩岸關係嚴峻複雜,主要原因是存在危機。蔡英文當局大陸政策任性妄為,極力攻擊“一國兩制”、否認“九二共識”、挑釁大陸,積極配合美國一些政治勢力的“臺灣牌”玩起“美國牌”,熱衷圖謀“外交突破”,蓄謀“公投”、“修法”、“修憲”、“釋憲”等“法理臺獨”,虛構涉及陸生、陸客、陸資、陸媒的政治案件,一再激起兩岸關係危機。

  儘管潛在和公開的危機不少,但大陸有實力、有經驗、有智慧、有自信、有定力應對,從容應對,不僅有效調控和控制危機,化危機于無形,而且科學應對和處理危機因素,把危機變成轉機。客觀現實是,越是否認“九二共識”,島內接受“九二共識”的共識越來越強化;越是“恐中、抗中、反中”,大陸形象越來越正面化;越是限制臺胞接受大陸系列惠臺政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越來越深化。

  危機變轉機的典型是,一是自2018年“九合一選舉”以來,“九二共識”繼續成為藍營候選人的競選大旗;二是蔡英文當局不遺餘力地圖謀“外交突破”,結果去年5月2個,8月1個,今年9月所羅門、吉里巴斯兩個“邦交國”離臺而去。上述事件,富含兩岸關係“危機變轉機”的辯證法,也是兩岸關係緊張期的必然結果。

  四、融合和成果

  在促進兩岸經濟社會文化融合發展方面,大陸圍繞提供便利和同等待遇為實質內容的“惠臺政策體系”,從促統工作需要的高度,全面推進和強化,特別是從促統高度重視和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

  “12重要講話”強調要團結和依靠臺灣同胞,“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的同時,重要講話強調中國人要幫中國人,要全心全意為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在交流層面,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兩岸要應通盡通,推進“新四通”、“小四通”和“普惠共用”。在落實“12重要講話”和“惠臺31條”方面,大陸各地各行各業各級,認真學習,大膽創新,強調落實。2019年11月4日,出臺“26條措施”,是“31條措施”、取消就業證明、發放居住證後,根據各地落實細則,特別是總結貫徹實施的經驗教訓,“惠臺政策體系”的細化、深化和強化。

  面對大陸“惠臺政策體系”的推進,蔡英文當局是嚴防死守,也是從政策、法規、法律、輿論等全方位進行阻撓,只是面對“惠臺政策體系”的政策紅利,面對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時代大潮,面對兩岸共同發展機遇,蔡當局設置的種種障礙顯得可笑和無奈,也是大陸促統期的基本成果。(作者:劉紅,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理事,北京聯合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王珊珊)

[責任編輯:王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