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民進黨關起門來搞“臺獨” 朱松嶺:只怕會讓兩岸關係更加動蕩

2020-02-12 14: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此次臺灣選舉結果對兩岸關係與島內政局變化影響深遠,為此,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研究所所長朱松嶺在《中國評論》月刊2月號發表《臺灣“二合一”選舉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專文。朱松嶺強調,從蔡英文第一任期的言行邏輯、民進黨的一貫做法及表現來看,蔡英文執政第二任期還會繼續推行“C型臺獨”。在中美關係大環境尚不穩定、島內“臺獨”勢力繼續執政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持續走與大陸“脫鉤”、關起門來搞“臺獨”的道路,只怕會讓兩岸關係在冷對抗的局面下更加動蕩。

  文章摘編如下:

  2020年臺灣“二合一”選舉落下帷幕,蔡英文當選連任,民進黨繼續保持著臺灣“立法院”內的半數席位。這種情況延續了2016年民進黨全面執政的局面。在中美戰略大博弈的背景下,這一選舉結果對涉臺外部勢力介入程度、島內政局變化及兩岸關係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一、“二合一”選舉結果形成的原因

  今年的“二合一”選舉結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在意料之中,是因為,無論藍綠雙方,都認為這次選舉是一場選舉資源、外部奧援、行政力量、政黨團結完全不匹配的選戰。意料之外,是因為,蔡英文政績不彰、民進黨立法恣意,有些已經嚴重傷害到島內民生福祉甚至基本權利,而最終竟高票當選,足見當前島內政治環境滄海桑田的變遷。由此,就不能不回顧與深思本次“二合一”選舉的現象原因和制度原因,尋找其內在規律,並以此為契機,尋求島內“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迴圈以及兩岸關係持續冷對抗的破解之道。

  (一)“二合一”選舉結果形成的現象原因

  首先,韓國瑜存在正當性不足的致命傷。本次選舉,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有天然的缺陷,這是眾所週知的,剛當選高雄市長幾個月就參選臺灣當局領導人,必然引起高雄市民和島內民眾的不滿。他們是否諒解韓國瑜並投出關鍵的選票,對韓國瑜至關重要,也是觀察韓國瑜能否勝選的關鍵。民進黨正是看到了韓國瑜的這一致命弱點,在選戰中反覆強調、極度渲染,並引起了青年人等選民群體的共鳴。選票給出了最精準的答案,韓國瑜在他的大本營高雄市一敗塗地,狂輸蔡英文48萬票,比起他當選高雄市長時少了23萬票,大約減少了20%的選票。韓國瑜被美國學者任雪麗(ShelleyRigger)稱為國民黨“不對的候選人”,最終不僅沒被選民原諒,反而被選民懲罰,這不得不説是國民黨和韓國瑜“血的教訓”。

  其次,蔡英文操弄“亡國感”,引發了島內部分選民的危機感和焦慮感,並激發了高投票率。十九大之後,“臺獨”走不通、兩岸“必須統”也“必然統”的大勢日漸分明。民進黨當局通過故意曲解“12重要講話”、插手並操弄“香港修理風波”。民進黨當局精心炮製出的這條競選主軸,讓片面誤讀“12重要講話”和香港街頭暴力事件的部分臺灣民眾感覺到強烈的不安全感。國際反華勢力、島內“臺獨”勢力以及綠色媒體極力操弄、抹黑、歪曲,用“恐懼共産黨”偷換掉“討厭民進黨”的巨大聲浪,在資訊片面化、國際和島內媒體鋪天蓋地的配合下,不少島內選民選擇了相信這些陳詞濫調和歪曲言論並反映到投票中去。19日,韓國瑜凱道造勢超過了馬英九2008年的全盛時期,不僅催動了藍營的投票率,更引起了綠營支援者的警覺和危機感,並在一定程度上催發了高投票率。

  第三,這是美國等外部勢力積極介入島內選舉的必然結果。眾所週知,美國不信任韓國瑜、不看好韓國瑜,在本次選舉尚未鳴槍起跑,就明確選擇了蔡英文的民進黨當局繼續執政。這無論是從美國學界、政界尤其是美國國會部分議員的言行中,美國跟民進黨當局進行的反大陸介入選舉的各種演習和措施中,美國頒布的有利於民進黨當局的“涉臺法案”中,還是美國公開出面為蔡英文當局穩住所謂“邦交國”中都清晰可見。無疑,美國等涉臺外部勢力積極鼓吹西方式民主自由,肯定臺式民主,渲染大陸“狼來了”的恐怖氣氛,使得民進黨當局無論在競選主軸的確定上、動用公權力肆無忌憚地介入選舉上等諸多方面都有了更足的底氣。美國在西方式選舉方面經驗豐富,對如何操弄和贏得選舉了若指掌,加之它對臺灣社會的掌控細膩深入,它的公開選邊站對願意充當國際社會“模範生”的部分臺灣選民來講,無疑具有非常強烈的引導作用。

  第四,國民黨自身的問題也是本次“二合一”敗北的重要原因。一是,國民黨內鬥消耗了黨內力量。無論是在“總統”候選人初選及選舉方面,還是在“立法委員”的不分區名單和分區協調方面,國民黨確實存在貽誤戰機、“因私廢公”等支援者強烈質疑的問題,這嚴重傷害了國民黨的團結和選票的集中。二是,國民黨在競選綱領等方面,沒有提出系統完整的體系。確實,由於島內經歷長期多次選舉,並經常出現候選人當選跳票的現象,競選綱領不再引起民眾的關注和信任,反而是相互揭短、互暴弊端、拉抬仇恨容易激發選票,但是,作為在野黨的國民黨如果提早準備系統完整的施政綱領乃至未來執政團隊人選,或能更好地引起民眾的共鳴和支援。三是,國民黨的青年政策需要檢討。國民黨作為百年老店,無論青年培養還是人才更替的良好機制都一直沒有建立,黨內很難推陳出新,這也是青年支援者長期流失、流向更容易出頭成長的政黨的原因。此次及未來選舉,青年選票越來越重要,更是最終選舉勝負的風向標,對此,國民黨有必要深入反思、長期耕耘,以求再起。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