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系列談之十一:《告臺灣同胞書》揭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歷史趨勢

2019-01-21 09: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編者按:

  1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全面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和平統一方針實施以來兩岸關係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深刻指出“回顧歷史,是為了啟迪今天,昭示明天。”全國人大常委會1979年元旦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和平統一祖國大政方針,明確提出停止炮擊、開啟交往的具體主張,海內外輿論遍感“石破天驚”。這一大政方針,是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同時,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審時度勢,為新時期對臺工作做出的歷史性大決策;這些具體主張,深謀遠慮、高屋建瓴,在兩岸關係40年來的發展歷程中一一得到應驗並昇華。歷史性大決策,帶來兩岸關係歷史性大變化,揭示並推動形成祖國和平統一歷史性大趨勢。為紀念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這一光輝歷史文獻發表40週年,本網特從今日起,陸續發表一組系列專談文章。

《告臺灣同胞書》高屋建瓴 揭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歷史趨勢

  《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實現中國的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40年前,《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處於臺海兩岸炮火相向之際,確為當時輿論所言“石破天驚”;40年來,《告臺灣同胞書》的種種主張,深謀遠慮、高屋建瓴,在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中一一得到應驗並昇華。

  進入21世紀近20年,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時代主題,中國綜合實力愈益增強,在國際上的地位、作用、影響愈益突顯。習近平總書記所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起普遍共鳴,“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廣泛響應,“中國力量”“中國智慧”“中國主張”“中國方案”“中國道路”世人關注;中國人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祖國統一大業勢將在民族復興進程中得以完成。祖國大陸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巨大成就,越來越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奠定更堅實基礎、提供更有利條件。

  時至今日,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全方位展開,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得以實現,兩岸協商、會談由兩岸民航組織、兩岸紅十字組織、海協會與海基會、國臺辦與陸委會直到兩岸領導人,臺灣歷次含有“臺獨”分裂意圖的所謂“公投”均遭重挫,“一國兩制”在港澳得到成功實踐和寶貴經驗,海外華僑華人踴躍投身“反獨促統”運動,一個中國的國際格局愈益鞏固,臺灣主流民意越來越多的認可大陸的成就和作為、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認清兩岸必然統一的前景,臺灣各界人士越來越多的到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並開始逐步享受大陸居民同等待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越來越深入人心、越來越形成無可違逆邁向統一的歷史趨勢。

  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大會上重要講話中鄭重宣示,滿懷信心、氣壯山河——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此乃《告臺灣同胞書》歷史性回應的時代最強音!

  歷史進程顯示,《告臺灣同胞書》宣示的和平統一大政方針和政策主張,為40年來大陸對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作出了成功先導。其核心內涵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要立足於國際國內形勢變化、服從於“共同發展建國大業”和“中華民族的發展繁榮”,要以堅持一個中國、反對“臺獨”分裂作為“共同的立場”“合作的基礎”,要兩岸同胞“愛國一家”、兩岸“共同創造”“光輝燦爛的歷史”。

  《告臺灣同胞書》,發自於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著眼“祖國統一”和“民族繁榮”,而著手結束“軍事對峙”、發展兩岸關係,大思維、大胸懷、大願景、大戰略、大手筆,歷史性大決策帶來歷史性大變化、推動形成歷史性大趨勢。(作者:華安)

  結束語

  40年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光輝的歷史文獻,發表于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進程中,堪為承前啟後的奠基石、繼往開來的里程碑;40年後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發表對臺工作綱領性講話,提出五項重大政策主張,已在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海內外中華兒女中産生強烈共鳴,勢將引領中華兒女“和衷共濟、共同奮鬥”,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