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評“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案”入選2018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
近日,由台灣網和央視《海峽兩岸》欄目共同主辦的“2018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揭曉,其中“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奧運正名公投’遭到臺灣民眾否決”入選。這一新聞雖看上去似乎是島內話題,但背後卻深刻地顯示出島內政治對兩岸關係的破壞性影響,尤其是在各政治勢力圍繞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博弈業已展開的背景下,為我們思考兩岸關係的風險隱患提供了一個思路。
2018年,島內部分深綠勢力發起了所謂的“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案”,妄圖鼓噪島內民眾支援“以臺灣名義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2020年東京奧運”。此案的實質是費盡心機撕毀《洛桑協議》,在國際體育賽事舞臺搞“一邊一國”的“臺獨”分裂活動。1981年3月23日,為了解決中國臺灣地區參與國際奧運會的資格、名稱、身份等問題,臺灣的中華奧會與國際奧會在洛桑國際奧會總部簽訂了《國際奧會與中華臺北奧會協議書》,即《洛桑協議》。根據該協議,中國臺灣地區參加奧運會的名稱確定為“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這是基於事實和情理,對臺灣運動員的國際賽事參與權做出的最好的安排,也使臺灣運動員從中受益。
“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案”提出後,受到島內和國際社會的一致反對。中華臺北奧林匹克委員會發表聲明,稱將以維護臺灣運動員參賽權益為最高原則,堅決反對此次“公投”。許多運動員也多次召開記者會,公開表態不同意“東奧正名公投”。國際奧會將“不會核準名稱變動”的決議以正式信函通知臺灣。國際奧會主席托馬斯 巴赫以及亞洲奧會主席阿罕默德親王也對“東奧正名公投”表達關切,“希望中華臺北能努力留在國際奧會的大家庭中”。國臺辦更是多次表示,所謂“奧運正名公投”只是為了滿足臺灣島內極少數臺獨分子,“損害的是廣大臺灣同胞的利益,犧牲的是臺灣體育健兒的競技機會。”民進黨當局不思悔改,煽動民粹,操弄“公投”,蓄意挑釁一個中國原則,肆意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穩定,這種玩火行為必將自食惡果。
在外界的一片反對聲中,“東京奧運正名公投”遭到了可恥的失敗。在與2018年11月24日臺灣“九合一”選舉同時進行的投票中,該案被臺灣民眾徹底否決,這顯示島內多數民眾是不支援“激進臺獨公投”活動的,是不希望公開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的。但是,外界的擔憂並沒有隨著這一“共投案”被否決而消失,相反,隨著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展開,或將有更多的涉及兩岸議題的“公投”活動以及其他風險會漸次浮出水面,大陸應該預先做好相關的準備,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痛擊,維護臺海和平穩定和兩岸邁向統一的趨勢,這也正是“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案”入選“2018年兩岸關係”十大新聞的核心價值之所在。
2019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闡明瞭新時代大陸對臺政策的基本方略,是新時代大陸對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同時也規劃了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路徑和策略方針,必將極大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邁向和平統一的進程。與此同時,島內各股政治勢力基於自身利益的盤算,尤其是為了爭奪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之職,都開始蠢蠢欲動,大陸對臺政策也面臨巨大的風險挑戰。
2019年兩岸關係面臨的首要負面因素就是蔡英文當局日趨頑固的兩岸政策。蔡英文妄圖繼續抱持“臺獨”路線,與大陸頑抗到底。2019年,不排除其主動挑起爭端,在臺灣參與國際活動等問題上更加激進,以激化兩岸矛盾凝聚島內民眾的支援。除了蔡英文當局之外,島內“激進臺獨”勢力並未從“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失敗中吸取教訓,很有可能發起更多挑釁性更強的“公投”破壞活動。2018年,“喜樂島聯盟”曾經公開宣揚,將會在2019年4月舉辦所謂的“臺獨建國公投”。雖然目前這一活動的前期準備並不順利,但其絕不會善罷甘休,或將發起其他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擾亂兩岸關係發展。
年內,兩岸關係發展的另一大挑戰在於美國等域外勢力的介入。2019年,中美或將就貿易摩擦議題達成協定,但美國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的戰略並未改變,美國把臺灣當作制衡中國大陸一張牌的策略也未改變。發展與臺灣的所謂“實質關係”,對臺出售武器裝備和服務,強化雙方軍事溝通和聯繫,支援臺灣參與某些國際組織,提陞官員互動層級等等,都是美國慣用的伎倆。此外,美國新一屆國會內的“親臺”勢力有所加強,其通過立法等方式干擾兩岸關係的意圖和能力都是前所未有。
總之,“2018年兩岸關係十大事件”的評選産生,不只在於對過去一年兩岸關係發展的回顧總結,更在於從梳理中發展兩岸關係的苗頭性、趨向性勢頭,並預估出未來一年兩岸關係發展的風險隱患,及早因應準備並盡最大可能予以排除,才是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之所在。毫無疑問,“東京奧運正名公投”遭遇失敗入選“2018年兩岸關係十大事件”,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作者:張華,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科研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