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陳麗麗:從臺資企業大陸上市熱動向看兩岸資本市場賽局

2018-08-29 10:3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美經貿激烈的摩擦對全球經濟貿易尤其是東亞地區經濟貿易市場産生重要影響。在資本發行市場上,臺資企業對在臺上市並不積極,反而出現大陸上市熱,充分提示了臺資企業界依然看好未來大陸經濟前景、資本市場優勢及發展潛力。

  企業特別是在海峽兩岸投資發展的臺資企業,在大陸、香港與臺灣上市是一個普遍現象。就資本市場發展程度與籌資能力而言,香港一直是東亞地區最重要與最有影響的資本市場之一,也是兩岸企業及國際企業最喜歡上市籌資的重要資本市場;臺灣資本市場較大陸起步早,市場相對成熟,但受政治經濟與政策等因素影響,卻不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資本市場,外商投資臺上市公司積極,但外企在臺上市不多,臺資企業對臺在上市積極性較過去顯著放慢。大陸資本市場起步最晚,資本市場環境不是最優或最完善,但對臺資企業仍具有很強吸引力,不斷有臺資企業赴大陸上市,今年以來更出現一股新的大陸上市熱。

  今年以來,臺灣股市表現儘管較大陸股市好許多,股市萬點行情持續一年有餘,上市上櫃企業獲利普遍增加,臺企在臺IPO上市數量也較前幾年明顯增加,但籌資規模一直有限。大陸股市儘管波動沒有出現新的上漲行情,反而市場壓力沉重,但龐大的市場與強大的籌資能力對臺資企業仍具有相當吸引力。2018年上半年,臺灣新掛牌上市企業(IPO)有28家,是近五年來新高,但新增上市企業總數在大中華地區仍屬相對有限,特別是籌資規模小,只用101億元新台幣即3億多美元,與大陸與香港上市籌資能力無法相比。香港上半年IPO家數達101家,籌資規模達1911億元新台幣,大約是臺灣的200倍;大陸IPO企業家數63家,籌資總額高達4190億元新台幣,約是臺灣的400倍。依此計算,今年上半年大陸IPO企業平均籌資規模為67億元新台幣,香港為19億元新台幣,臺灣為只有3.6億元新台幣。另一份證券研究報告顯示,臺資企業在臺灣IPO的平均籌資規模為7.78億元新台幣,而大陸平均IPO籌資規模則達27.81億元新台幣,相差近4倍。這也是為何臺資企業更願意到大陸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儘管在當前中美經貿摩擦激烈及中國大陸經濟形勢挑戰增多,一般企業上市(IPO)上市里程相對慢長(不過大陸對四大類科技公司採取“即報即審”快迅審批辦法),但大陸經濟發展前景、資本市籌資能力、股市本益比、市場品牌影響力與企業長遠發展等優勢,不是臺灣所能相比的。臺“金管會”有關負責人也不否認這一點,認為臺資企業或其子公司選擇在大陸上市,主要是大陸市場籌資規模大,且能夠取得當地資金、建立知名度及減少母公司資本調度負擔等。

  在大陸上市臺資企業業績與收益表現優異,也是激勵臺資企業加快赴大陸上市的另一原因。到目前,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公司合計有33家,其中23家為只在大陸上市,而未在臺灣或其他地方上市,只有2家同時在臺灣與大陸上市。在大陸上市的臺資企業表現優異,其本益比遠高大陸A股收益比的平均水準,股價平均漲幅較發行時相比上漲達90%以上。今年初FII大陸掛牌上市之後,在島內資本市場與臺商界確實引起不小振動,帶動更多臺資企業計劃向大陸申請上市掛牌。據臺灣證券交易所資料,已申請或正計劃申請中的臺資企業總計近20家。面對臺資企業加快大陸上市步伐形勢,蔡當局自然不是鼓勵與開放,而是習慣性地採取了限制性措施,阻撓臺資企業赴大陸上市。臺灣金管會負責人針對FII大陸上市一事強強調,臺灣資本市場法規透明,審查效率高,資金流動限制少,鼓勵海外臺商回臺上市掛牌。不及前(今年7月底),臺“金管會”對企業赴大陸上市一事採取進一步的管制措施,要求未來臺灣企業赴大陸上市前,須“資訊充分揭露”;將原本規定只有“重要子公司”在海外上市需要經過母公司股東會議同意擬改為“所有子公司”;上市公司申請下市或子公司赴海外上市,前母公司應成立“特別委員會”,對股東説明公司情況及獲得股東同意。但這些限制性措施似乎仍難以阻擋臺資企業赴大陸上市步伐。8月20日,臺灣第二大半導體晶圓製造公司聯電公司股東會達成決議,通過大陸子公司蘇州和艦半導體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上市申請案,再次引起臺灣資本市場的熱議與關注。同時,仍有多家臺資企業仍在持續申請與規劃大陸上市。

  不可否認,中美經貿摩擦與國際經濟貿易大環境對中國大陸經濟貿易與資本市場造成一定不利影響,但大陸經濟發展前景與市場諸多優勢以及中央到地方對臺資企業的鼓勵、優惠政策措施,對臺資企業到大陸投資發展與爭取在大陸上市籌資(IPO)仍有著足夠的吸引力,未來仍會有越來越多的臺資企業會持續選擇大陸上市掛牌,這是資本的理性市場選擇,不是臺灣當局的限制性政策所能遏制的。

  臺灣當局為鼓勵資本市場發展,主打“亞洲盃”(亞洲地區資本市場合作),卻是一個排除大陸資本市場的不完整的“亞洲盃”,就算不上真正的“亞洲盃”,反而壓縮了臺灣資本市場的發展空間。在經濟與市場規模較小的情況下,臺灣只有政策更靈活、市場更開放,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推進兩岸經濟、貿易、資本、金融的開放與合作,建立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大中華資本市場,才能真正激活臺灣資本市場,做大做強資本市場,才能在區域尤其是大中華區經濟競爭與賽局中爭到一席之地,才能實現共同發展,否則限制性政策只會壓縮臺灣資本市場與經濟發展空間。(陳麗麗: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執行院長、臺商研究中心主任、商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