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蔡英文就任兩週年:內外交迫、前景堪憂

2018-05-29 08: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5月20日是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就職兩週年。執政過半,島內各種民調均顯示,蔡英文交出的“期中考卷”嚴重不及格,民調數字不斷探底。兩年間,民進黨當局不但使得兩岸關係大倒退,更在島內強推種種劣政,激起“遍地烽火”。民進黨當局沉迷政治弄權、施政荒腔走板,在諸多方面爭議不斷、亂象疊起,造成社會撕裂、民怨沸騰,顯然已出現“執政危機”。

  民調結果慘不忍睹

  20日,蔡英文接受網路媒體“沃草”邀請,首度在網路上和網友聊天,並同步在臉書、沃草網站等線上直播。結果觀看人數“少得可憐”,全臺2300萬人,但在臉書觀看直播的人數僅1825人,“沃草”的臉書直播觀看人數更只有228人,這樣的數字,正好和蔡英文“慘不忍睹”的民調相互印證。

  一是多家機構公佈蔡英文就職兩週年民調,不滿意度均已過半。臺灣“蘋果日報”民調顯示,蔡英文的整體施政滿意度約僅有34%,不滿意度高達62%。臺灣《聯合報》民調指出,29%民眾滿意蔡英文的施政,不滿意的人則由50%增為56%,為上任兩年新高。臺灣《中國時報》民調顯示,有24.3%民眾滿意蔡英文的表現,不滿意度為58.8%。TVBS民調,蔡滿意度為26%,不滿意度高達60%。連綠營民調機構公佈的數字,也讓蔡“高興不起來”。“臺灣民意基金會”20日發佈民調指出,39.2%的人贊同蔡英文的領導方式,47.6%不贊同。“扁係”的“新臺灣國策智庫”民調也顯示,只有28.8%的六市民眾對蔡英文上任至今表現感到滿意,不滿意的達50.0%。正如TVBS主持人趙少康表示,目前不分藍綠或較為中立的組織,所有民調結果都顯示對蔡英文的不滿意度在六成左右,這已經是臺灣“共識”。

  二是民調顯示經濟、兩岸等為民眾最不滿項目,民眾對蔡未來執政已失信心。其一,民眾希望蔡當局拼經濟、改善兩岸關係。TVBS民調顯示,針對當局處理兩岸關係,滿意度較去年的34%下滑了6個百分點,是下降幅度最大的項目,不滿意比例達近六成(59%)。對於促經濟的表現,高達67%民眾不滿意,滿意為25%,説明雖然島內近期經濟統計數字轉佳,但民眾“無感”。“蘋果日報”、“臺灣民意基金會”等多家民調均顯示,對蔡當局最不滿意的施政項目排名第一是經濟,第二位即兩岸。其二,“長照”為最滿意項目,空污、司改滿意度低。TVBS民調顯示,蔡當局12項重大施政項目中,僅“長照”滿意度44%,高於不滿意的37%,其他項目均是不滿意居多數,司改和空污則並列滿意度最低的項目。“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指出,這表示民眾最關心的還是民生問題,蔡英文整體民調低,並不是推動改革所造成,是因為改革支票沒有兌現;把民調低的原因歸咎到推動改革身上,是站不住腳的。其三,民眾對蔡已失去信心。TVBS民調顯示,有34%民眾對蔡信任,較就職週年時的44%減少一成,不信任比例則上升至56%,較一年前增加11個百分點。《聯合報》民調指出,對於蔡英文繼續領導臺灣缺乏信心的比率由上任週年的53%上升為58%,有信心的人由37%降為31%。由此可見,多數民眾對蔡英文未來的施政失去信心。

  “期中考”嚴重不及格

  島內主流輿論對蔡英文執政兩週年惡評如潮,認為民進黨心中只有選票、沒有人民,為一己之私肆意打擊異己、破壞民主法治,令臺灣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等各方面全面倒退,因此民調才“雪崩式下跌”。

  一是蔡當局各項改革引爭議,“拼經濟”卻令民眾無感。民進黨當局許多政策具有高度爭議,對反對意見卻充耳不聞,以致街頭抗爭不斷,讓社會更加分裂。有民眾投書媒體批評説,兩年來民進黨當局推動“年金改革”和所謂“轉型正義”、清算國民黨黨産等,是在製造族群分化、階級對立與世代仇恨。《中國時報》評論認為,民進黨重新執政以來推動“轉型正義”,堪稱其最大“政績”,目的在於打擊政敵,根本是“不求真相、只見清算”;“每一樁借改革之名的政策作為,帶來的都不是民主與進步,而是更多的怨懟與傷害,綠營政治的私欲滿足了,小小臺灣卻離心離德走向分裂,未來更令人絕望”。《中國時報》民調顯示,46.9%的民眾認為當局最應該“拼經濟”,比率居所有選項首位,而當局力推的“轉型正義”僅0.6%支援。臺灣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建議蔡當局未來少一點政治,多一點經濟與民生考量。

  二是蔡當局惡化兩岸關係,重傷臺灣激起民怨。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加上強推“去中國化”,行政機構負責人公開聲稱是“臺獨工作者”,讓兩岸關係“陷入空前緊繃狀態”。兩年間,民進黨當局“柔性臺獨”的動作不斷,造成兩岸緊張對立、互信基礎喪失、對話協商停擺、交流合作受阻,對臺灣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産生顯著負面影響,民間叫苦不迭。兩岸關係倒退,不僅立即對臺灣的觀光、旅館、夜市及農漁契作業者的生計造成衝擊,更導致“邦交國”流失,導致國際參與活動大吃閉門羹,導致企業的兩岸經營陷入窘境,更導致兩岸人民敵意上升。若臺當局真正地替臺灣人民著想,應對兩岸民間溝通更開放,不應以一黨之私限制兩岸可能緩解誤會的溝通管道。

  三是青年已經與民進黨分道揚鑣,影響非常深遠。蔡英文本來想透過直播宣傳政績,或是扭轉民眾對蔡當局的印象,但觀看人數少得可憐,而且留言也多是負面評價,可見網友根本不買單。直播所接觸到的族群以青年人為主,他們本是最支援蔡英文的一群人。如果連年輕世代都已對蔡英文感到十分失望,整體的民心向背,可想而知。從目前的網路輿情特徵來看,臺灣社交媒體特別是青年網民與民進黨離心離德、分道揚鑣的趨勢日漸明顯。以青年學生熱衷議政的PTT為例,2016年前可謂一片“綠油油”,然而,從“拔管案”到柯綠關係,近期一系列熱點輿情顯示,網路風向已今非昔比,青年網民對民進黨冷嘲熱諷、大加撻伐,連綠營一向標榜的“臺灣價值”都淪為網民的笑柄。民進黨完全執政兩年來,臺灣年輕世代對民進黨的疏離已成一種趨勢。如果民進黨的施政無法有所起色,包括改善兩岸關係,年輕世代對民進黨的疏離感可能越來越強,並影響到民進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前景。(任冬梅,作者係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博士)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