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又丟“邦交國” 蔡當局盲人瞎馬不見國際大勢

2018-05-08 08:5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5月1日,多明尼加共和國與中國大陸建交、與臺灣當局“斷交”。頑拒“九二共識”的蔡當局遭受重創、自取其辱,其“漸進臺獨”的兩岸政策和對外關係路線備受質疑,但仍一葉障目、不見大勢,可謂盲人瞎馬,夜半深池。

  蔡當局操弄意識形態破壞兩岸關係

  蔡當局之所以在“國際空間”舉步維艱,其根源是其操弄“漸進臺獨”和否認“九二共識”的兩岸路線,及其所引發的島內外“獨派”力量的大集結。

  除了賴清德在蔡英文縱容下“只出一張嘴講臺獨”,民進黨當局也放棄了馬英九時代行之有效的“九二共識”路線,事事以綠色意識形態和利益為上,從而為臺灣招致禍端。在“柯黑大遊行”、“拔管”、“年改”等島內問題中,其潛臺詞和深層矛盾均是愈發深刻的“統獨”較量。在這種情況下,蔡上臺後,臺灣的“邦交國”“2年斷3個”,多個“非邦交國”“駐外代表處”遭遷址、更名,坐困愁城之際,其“維持現狀”和“踏實外交”路線已事實破功。正所謂“邦交國只是兩岸關係的寒暑表”,如果蔡英文當局繼續“擇惡固執”,也將會為臺海和平穩定持續增添風險。

  大陸充分具備臺灣問題風險管控和議題主導能力

  輿論多將大陸近日在臺海問題上對蔡當局的高壓舉措,與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的“臺海危機”和“烽火外交”相對比。縱向來看,今昔都有臺灣主政者挑動“一中”原則的敏感神經,以及‘臺獨’勢力囂張跳腳和美國對臺動作不斷的時空背景,但作為最關鍵變數的大陸軟硬實力卻有了質的飛躍。

  其一,經濟與文化上,從經濟總量來看,1990年代中期,臺灣GDP一度達到大陸近50%,如今,只佔大陸的5%,相當於一個普通省份。大陸龐大的市場潛力和不斷累積的文化自信,足以為廣大臺商群體和每個臺胞個體提供發展想像和成長空間,在兩岸共同市場和生活場域的建構中,潛移默化地將影響力和認同感輻射到島內。其二,軍事上,“第3次臺海危機”時,大陸常規武器僅在數量上佔優勢,如今無論是數量、品質,還是戰略、戰術水準,解放軍都對臺軍形成了不同量級的代差和壓倒性優勢。其三,蔡當局在面對作為國際政治巨人的大陸時,已無正面抗衡能力。大陸早已擺脫正面對壘的“戰壕戰”,而是就歷史、人口、面積和地緣政治影響力等指標,選擇性地與臺灣最重視的“邦交國”建交,最小成本而最大限度地讓蔡當局“有感”。

  蔡當局坐井觀天不見國際新態勢

  從巴拿馬、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到多明尼加,蔡當局對“斷交”皆慣性地歸咎於大陸“金元攻勢”和“外交打壓”,卻回避兩岸所謂“外交競爭”早已不在同一層面。

  一方面,大陸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同時也是世界追求互聯互通、共用繁榮的新一輪全球化大潮流的積極倡導者。反觀島內,正如日學者本田善彥(Honda Yoshihiko)所預言的,一個民粹、停滯的臺灣早已失去吸引力,終將走向自我解體。其“邦交國”大多希望借大陸東風實現國家發展,融入主流國際社會,而非甘居下流與臺灣維持不清不楚的關係,做被邊緣化的“不正常國家”。“臺獨”在國際空間中寸步難行,只是大陸發展進程中的自然結果而非目的本身。

  臺“駐外”單位螳臂擋車、失能並非偶然

  蔡當局屢屢以“無預警斷交”推卸責任,但其實“斷交”早有跡可循。年初,多明尼加曾拒絕助臺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後來又取消陸軍司令訪台計劃。

  更重要的是,多明尼加此前雖與中國大陸無邦交,但卻是大陸在加勒比海地區的第2大貿易夥伴,商界早有與大陸建交的呼聲.其總統、外長早在6年前就曾主張與大陸建交,“臺巴斷交”更形成了示範效應。因此,“臺多斷交”並非偶然,而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蔡當局再“踏實固邦”,也無力螳臂當車。難怪島內專家悲觀地預測,臺灣的“邦交國”“無一穩固”,臺灣完全無力阻擋可能出現的“融冰斷交”甚至是“雪崩斷交”。(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劉匡宇)

[責任編輯:李傑]